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股权价值评估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第13-14页 |
1.2.2 股权价值评估的剩余收益模型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股权价值评估理论分析 | 第20-32页 |
2.1 股权价值类型及评估方法分析 | 第20-22页 |
2.1.1 企业整体价值与股权价值的区别 | 第20-21页 |
2 .1.2股权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 | 第21-22页 |
2.2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分析 | 第22-26页 |
2.2.1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22-24页 |
2.2.2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在股权价值评估中的缺点 | 第24-26页 |
2.3 剩余收益模型分析 | 第26-32页 |
2.3.1 剩余收益基本模型和剩余收益比率模型 | 第26-29页 |
2.3.2 剩余收益比率模型在股权价值评估中的优点 | 第29-31页 |
2.3.3 构建股权价值评估的剩余收益比率模型 | 第31-32页 |
第3章 G集团股权价值评估问题分析 | 第32-45页 |
3.1 G集团概况 | 第32-36页 |
3.1.1 G集团所处行业简介 | 第32-33页 |
3.1.2 G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 第33-35页 |
3.1.3 G集团财务概况 | 第35-36页 |
3.2 G集团股权价值评估过程 | 第36-39页 |
3.2.1 评估的目的、对象及方法的选取 | 第36页 |
3.2.2 案例中原评估思路及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3.2.3 案例的评估结果及评估结论 | 第37-39页 |
3.3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3.1 收益预测口径选取不合理 | 第39-40页 |
3.3.2 溢余资产的评估不合理 | 第40-42页 |
3.3.3 非经营性资产的认定不准确 | 第42-43页 |
3.3.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不合理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剩余收益比率模型对问题的改进 | 第45-57页 |
4.1 合并剩余收益的预测 | 第45-53页 |
4.1.1 集团合并销售收入的预测 | 第45-49页 |
4.1.2 合并权益净利率的估计 | 第49-50页 |
4.1.3 合并权益资本成本的预测 | 第50-52页 |
4.1.4 预测期合并剩余收益的计算 | 第52-53页 |
4.2 溢余资产的重新界定与评估 | 第53页 |
4.3 非经营性资产、负债的重新界定与评估 | 第53-54页 |
4.4 回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估计 | 第54页 |
4.5 改进后的股权价值评估结果 | 第54-57页 |
4.5.1 预测期股权价值的计算 | 第54-55页 |
4.5.2 稳定增长期股权价值的评估 | 第55-56页 |
4.5.3 股权价值评估结果的确定 | 第56-57页 |
第5章 改进后的评估结果分析及启示 | 第57-62页 |
5.1 改进后的评估结果比较及分析 | 第57-59页 |
5.1.1 改进后评估结果与原评估结果对比 | 第57-58页 |
5.1.2 差异分析及最终评估结论的确定 | 第58-59页 |
5.2 基于G集团股权价值评估所得启示 | 第59-62页 |
5.2.1 考虑剩余收益比率模型的适用性并建立评估模型 | 第59页 |
5.2.2 建立以合并口径为基础的评估模型 | 第59-60页 |
5.2.3 正确认定溢余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