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文--认识论、反映论论文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绪论第8-19页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3-17页
    1.3.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2.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辨析第19-30页
    2.1 本体论内涵解析第19-26页
        2.1.1 本体论的定义第19-21页
        2.1.2 本体论与宇宙论的异同第21-23页
        2.1.3 本体论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第23-24页
        2.1.4 德国古典哲学本体论的内涵第24-26页
    2.2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依据与价值指向第26-30页
        2.2.1 实践本体论的立论依据第27-28页
        2.2.2 实践本体论的价值指向第28-30页
3.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形成历程第30-51页
    3.1《博士论文》中本体论的出场第30-35页
        3.1.1《博士论文》前的理论立场和时代背景第30-32页
        3.1.2 “原子的偏斜”与“定在中的自由”的本体论意义第32-35页
    3.2 辩证唯心主义本体论的动摇第35-41页
        3.2.1 现实的斗争—马克思的自我反思第35-36页
        3.2.2 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本体论的转折点第36-38页
        3.2.3 “应该”与“是”的碰撞—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第38-41页
    3.3 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第41-46页
        3.3.1 国民经济学的内在矛盾第41-42页
        3.3.2 异化劳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的本体论指向第42-43页
        3.3.3 对象性活动—实践本体论的雏形第43-46页
    3.4 实践本体论的形成第46-51页
        3.4.1 实践本体论的确立第46-48页
        3.4.2 实践本体论的深化第48-51页
4.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内涵第51-59页
    4.1 实践本体论的方法—辩证法第51-53页
        4.1.1 传统本体论视域下辩证法的缺陷第51-52页
        4.1.2 实践本体论视域下辩证法的优势第52-53页
    4.2 实践本体论的载体—现实的、社会的人第53-54页
    4.3 实践本体论的时空视域第54-56页
        4.3.1 实践本体论视域下的时间维度第55页
        4.3.2 实践本体论视域下的空间维度第55-56页
    4.4 实践本体论的核心—感性活动第56-59页
5.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价值第59-69页
    5.1 理论价值第59-63页
        5.1.1 祛除了彼岸世界的魅影第59-60页
        5.1.2 扬弃了单纯的理论态度第60-61页
        5.1.3 影响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第61-63页
    5.2 实践价值第63-69页
        5.2.1 在生活实践中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体系第63-64页
        5.2.2 在生活实践中实现人与世界的统一第64-65页
        5.2.3 重新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第65-66页
        5.2.4 提倡适度生存的价值观念第66-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市公务员招录中的歧视现象及消除路径研究
下一篇:湖南大拙公司南阳佛教文化陵园项目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