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8页 |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的范围 | 第18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2.1.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21页 |
2.1.2 索洛模型 | 第21-22页 |
2.1.3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第22页 |
2.2 公共支出理论 | 第22-25页 |
2.2.1 瓦格纳财政支出理论 | 第22-23页 |
2.2.2 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论 | 第23页 |
2.2.3 恩格尔定律 | 第23-25页 |
第3章 进贤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25-32页 |
3.1 进贤县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3.1.1 县域概况 | 第25页 |
3.1.2 县域经济总量 | 第25-26页 |
3.1.3 县域产业结构 | 第26-27页 |
3.1.4 县域投资状况 | 第27页 |
3.2 进贤县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27-32页 |
3.2.1 县域经济总体水平偏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 第28-29页 |
3.2.2 资本积累水平低下,区域融资水平有限 | 第29页 |
3.2.3 县级财政投资乏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 第29-31页 |
3.2.4 思想观念僵化,自主创新能力低 | 第31-32页 |
第4章 进贤县的财政支出水平及其结构 | 第32-40页 |
4.1 县域财政收支水平及其增长趋势 | 第32-35页 |
4.2 县域财政支出结构 | 第35-38页 |
4.2.1 基本建设支出 | 第35页 |
4.2.2 支农支出 | 第35-36页 |
4.2.3 社会性支出 | 第36-37页 |
4.2.4 行政管理费用支出 | 第37-38页 |
4.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进贤县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5页 |
5.1 模型构建和数据选取 | 第40-41页 |
5.1.1 模型的构建 | 第40页 |
5.1.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40-41页 |
5.2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5.2.1 ADF检验 | 第41页 |
5.2.2 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41-42页 |
5.2.3 ARCH(异方差)检验 | 第42-43页 |
5.2.4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3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6章 政策与建议 | 第45-49页 |
6.1 财政收支的总量调整 | 第45-46页 |
6.1.1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确保财政收支与GDP的协调发展 | 第45页 |
6.1.2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财政支撑 | 第45-46页 |
6.1.3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提高财政自给率水平 | 第46页 |
6.2 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 | 第46-49页 |
6.2.1 调整基本建设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 第46-47页 |
6.2.2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农业产业新亮点 | 第47页 |
6.2.3 提高科教文卫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 第47-48页 |
6.2.4 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提升行政运行效率 | 第48-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