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基础 | 第19-2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1页 |
2.1.1 地理位置概况 | 第19页 |
2.1.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9-20页 |
2.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2.2 粮食生产概况 | 第21-22页 |
2.2.1 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2.2.2 粮食单产量变化趋势 | 第22页 |
2.3 数据基础 | 第22-27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2.3.2 数据预处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生产潜力估算结果与影响因素分析-宏观视角 | 第27-35页 |
3.1 生产潜力估算结果 | 第27-31页 |
3.1.1 光合生产潜力结果 | 第27-28页 |
3.1.2 光温生产潜力结果 | 第28页 |
3.1.3 气候生产潜力结果 | 第28-29页 |
3.1.4 土壤生产潜力结果 | 第29-30页 |
3.1.5 粮食生产潜力结果 | 第30-31页 |
3.2 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3.2.1 自然因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社会经济因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宾县生产潜力与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微观视角 | 第35-43页 |
4.1 宾县粮食生产状况 | 第35-36页 |
4.2 Logistic模型模拟与分析 | 第36-43页 |
4.2.1 自然因素对生产潜力影响机制 | 第38-40页 |
4.2.2 社会经济因素对生产潜力影响机制 | 第40-43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43-49页 |
5.1 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43-44页 |
5.1.1 自然因素影响机制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5.1.2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机制对比分析 | 第44页 |
5.2 对策与建议 | 第44-49页 |
5.2.1 加强低温冷害预防,提高应对措施和水平 | 第45页 |
5.2.2 降低干旱灾害影响,提高水利灌溉水平 | 第45页 |
5.2.3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质量 | 第45-46页 |
5.2.4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页 |
5.2.5 加强农业科学投入,改良粮食品种和调整种植结构 | 第46-47页 |
5.2.6 完善粮食销售渠道,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页 |
6.2 特色创新 | 第49-50页 |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