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计算机辅助技术概述 | 第9-10页 |
1.1.1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国内计算机辅助技术发展综述 | 第10页 |
1.2 液压集成阀块设计 | 第10-14页 |
1.2.1 液压集成阀块设计要素 | 第11页 |
1.2.2 液压阀块设计特点 | 第11-12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智能化方法在布局问题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3.1 智能化方法在空间布局中应用的国外现状 | 第15页 |
1.3.2 智能化方法在空间布局中应用的国内现状 | 第15-16页 |
1.4 基于CAD的液压集成阀块设计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集成阀块结构特点及设计理论模型 | 第19-33页 |
2.1 液压集成阀块结构特点 | 第19-21页 |
2.2 液压集成阀块设计过程及复杂性分析 | 第21-22页 |
2.3 液压集成阀块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5页 |
2.3.1 液压集成阀块优化设计变量 | 第22-24页 |
2.3.2 面向液压集成阀块优化设计的优化目标 | 第24页 |
2.3.3 液压集成阀块设计问题的约束条件 | 第24-25页 |
2.4 液压集成阀块表面布局分析 | 第25-27页 |
2.4.1 元件空间同面位置分析 | 第25-26页 |
2.4.2 元件空间邻面位置分析 | 第26-27页 |
2.5 液压集成阀块油路布局分析 | 第27-29页 |
2.5.1 无工艺孔油路布置位置组合 | 第27-28页 |
2.5.2 单一工艺孔油路布置组合 | 第28页 |
2.5.3 多工艺孔油路布置组合 | 第28-29页 |
2.6 油孔校核模型及分析 | 第29-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液压集成阀块孔道连通及校核 | 第33-43页 |
3.1 协同进化算法 | 第33-36页 |
3.1.1 生物竞争与协同进化 | 第33-34页 |
3.1.2 算法模型及发展 | 第34-35页 |
3.1.3 基本蚁群优化算法介绍 | 第35-36页 |
3.2 改进多油路并行布置的多蚁群协同进化算法 | 第36-41页 |
3.2.1 孔道校核与连通问题描述 | 第36页 |
3.2.2 现有蚁群协同进化算法在液压集成阀块上的应用 | 第36页 |
3.2.3 启发信息规则的调整 | 第36-37页 |
3.2.4 转移策略的调整 | 第37-39页 |
3.2.5 算法调整前后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3.3 液压集成阀块孔道校核设计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液压集成阀块CAD系统模块化设计 | 第43-57页 |
4.1 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液压集成阀块前处理设计 | 第43-45页 |
4.1.1 AutoCAD开发环境下的API函数与开发方法 | 第43页 |
4.1.2 AutoCAD开发环境下前处理设计 | 第43-45页 |
4.2 基于Inventor二次开发的液压集成阀块后处理设计 | 第45-50页 |
4.2.1 Inventor开发环境下的API函数与开发方法 | 第45-46页 |
4.2.2 Inventor开发环境下后处理设计 | 第46-50页 |
4.3 基于Inventor衍生规则及iFeature特性的油路特征库的建立 | 第50-53页 |
4.3.1 基于衍生规则及iFeature特性油路特征库设计思路 | 第50-51页 |
4.3.2 基于Inventor的iFeature特性的液压集成阀块油路设计方法 | 第51-52页 |
4.3.3 基于ifeature的油路特征库 | 第52-53页 |
4.4 液压集成阀块CAD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3-54页 |
4.5 液压集成阀块CAD系统工程图输出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液压集成阀块CAD系统整合及实例应用 | 第57-65页 |
5.1 系统设计方法 | 第57页 |
5.2 系统设计思想 | 第57-58页 |
5.3 系统模块整合 | 第58-59页 |
5.4 设计系统的实例应用 | 第59-63页 |
5.4.1 液压阀块设计信息 | 第59-61页 |
5.4.2 基于CAD设计系统的液压集成阀块设计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