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关于资产减值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关于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关系的研究 | 第16页 |
1.3.4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9-23页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9-20页 |
2.1.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1.3 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2.2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 | 第23-25页 |
2.2.1 资产减值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2.2.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2.2.3 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与披露 | 第24-25页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互相影响 | 第25-28页 |
2.3.1 资产减值为盈余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 第25-26页 |
2.3.2 盈余管理促进了资产减值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 第26-28页 |
3 东安动力公司简介 | 第28-34页 |
3.1 东安动力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1.1 公司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3.1.2 公司主营业务 | 第29-30页 |
3.2 东安动力的财务情况 | 第30-32页 |
3.3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背景介绍 | 第32-34页 |
4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分析 | 第34-47页 |
4.1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具体行为分析 | 第34-40页 |
4.1.1 计提坏账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第34-36页 |
4.1.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3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4 资产减值准备总额对净利润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行业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4.3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42-43页 |
4.4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4.4.1 资本市场监管缺陷 | 第43页 |
4.4.2 外部审计监督不力 | 第43-44页 |
4.4.3 会计准则不够完善 | 第44页 |
4.4.4 内控治理不够健全 | 第44-45页 |
4.5 东安动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45-47页 |
4.5.1 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 第45页 |
4.5.2 公司股价变化分析 | 第45-47页 |
5 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与研究展望 | 第47-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 | 第47-50页 |
5.2.1 改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 第47-48页 |
5.2.2 提升外部审计监督水平 | 第48-49页 |
5.2.3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 第49页 |
5.2.4 提升企业会计素质水平 | 第49-5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