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转OsC2H2-12基因水稻分子鉴定及耐冷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高等植物转录因子概述第11-13页
        1.2.1 转录因子的结构第11-12页
        1.2.2 转录因子的功能第12页
        1.2.3 植物转录因子的分类第12页
        1.2.4 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第12-13页
    1.3 转录因子与植物次生代谢的关系第13-14页
    1.4 C2H2型锌指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1 C2H2型锌指蛋白的功能区第15页
        1.4.2 C2H2锌指蛋白与植物生长发育第15页
        1.4.3 C2H2锌指蛋白与植物抗逆性第15-16页
    1.5 水稻耐冷性研究第16-18页
        1.5.1 水稻耐冷生理变化第16-17页
        1.5.2 水稻耐冷性QTL研究进展第17页
        1.5.3 C2H2型锌指蛋白对水稻耐冷机制的调控第17-18页
    1.6 研究技术与策略第18-21页
        1.6.1 转基因水稻的分子鉴定第18-19页
        1.6.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第19页
        1.6.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第19页
        1.6.4 基因表达分析第19-20页
        1.6.5 转基因水稻材料的耐冷性鉴定第20页
        1.6.6 亚细胞定位分析第20页
        1.6.7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20页
        1.6.8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第20-21页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第2章 水稻OsC2H2-12转基因材料的分子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第22-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1.1 植物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药品第22-23页
            2.1.2.1 基因测序及检测第22页
            2.1.2.2 Western Blot药品及配置第22-23页
        2.1.3 主要仪器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分子检测第24-26页
            2.2.1.1 种子消毒第24页
            2.2.1.2 转基因株系的筛选第24页
            2.2.1.3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4-25页
            2.2.1.4 PCR引物设计第25页
            2.2.1.5 PCR扩增程序及体系第25-26页
        2.2.2 Western Blot检测第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2.4 讨论第32-33页
    2.5 结论第33-34页
第3章 OsC2H2-1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34-42页
    3.1 实验材料第34页
        3.1.1 植物材料第34页
        3.1.2 主要仪器第34页
        3.1.3 实验药品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40页
        3.2.1 载体构建第34页
        3.2.2 PCR引物设计第34-35页
        3.2.3 水稻总RNA提取第35页
        3.2.4 反转录第35-36页
        3.2.5 目的基因扩增片段回收第36-37页
        3.2.6 BP重组反应第37页
        3.2.7 LR重组反应第37-38页
        3.2.8 高纯度小提中量试剂盒提取质粒DNA第38-39页
        3.2.9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第39-4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页
    3.5 结论第41-42页
第4章 OsC2H2-12转基因水稻低温发芽率和苗期耐冷性鉴定第42-46页
    4.1 实验材料第42页
        4.1.1 植物材料第42页
        4.1.2 主要仪器第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4.2.1 水稻芽期低温胁迫处理第42页
        4.2.2 水稻苗期低温胁迫处理第42-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4.3.1 OsC2H2-12转基因株系低温发芽率第43-44页
        4.3.2 OsC2H2-12转基因水稻苗期耐冷性鉴定第44-45页
    4.4 讨论第45页
    4.5 结论第45-46页
第5章 低温胁迫条件下OsC2H2-12基因在水稻苗期的表达分析第46-51页
    5.1 实验材料第46页
        5.1.1 样品材料第46页
        5.1.2 主要仪器第46页
        5.1.3 实验药品第46页
    5.2 实验方法第46-49页
        5.2.1 水稻苗期低温胁迫处理及取材第46页
        5.2.2 水稻叶片总RNA的提取第46-47页
        5.2.3 cDNA的合成第47-48页
        5.2.4 Real-timePCR引物的设计第48-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0页
        5.3.1 RNA质量检测第49页
        5.3.2 低温胁迫下OsC2H2-12转基因水稻苗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第49-50页
    5.4 讨论第50页
    5.5 结论第50-51页
第6章 低温胁迫下水稻苗期的逆境生理分析第51-59页
    6.1 实验材料第51页
        6.1.1 样品材料第51页
        6.1.2 主要仪器第51页
        6.1.3 实验药品第51页
    6.2 实验方法第51-54页
        6.2.1 水稻苗期低温胁迫处理及取材第51-52页
        6.2.2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52页
        6.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52-53页
        6.2.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53页
        6.2.5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53-54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6.3.1 低温胁迫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6.3.2 低温胁迫对水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5-56页
        6.3.3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6.3.4 低温胁迫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第57-58页
    6.4 讨论第58页
    6.5 结论第58-59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枇杷果实物流保鲜技术商品性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下一篇:西瓜枯萎病菌FoCdk7、FoCdk9、FoCdk10和FoNot2基因在致病性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