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农杆菌介导miR396基因对大麦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 引言第11页
    2 大麦遗传转化方法研究第11-13页
    3 转基因技术在大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第13-21页
        3.1 大麦抗病虫基因研究进展第13-16页
            3.1.1 病毒抗性研究第13-14页
            3.1.2 真菌抗性研究第14-16页
        3.2 大麦非生物抗性研究进展第16-17页
        3.3 大麦品质改良基因研究进展第17-19页
            3.3.1 麦芽品质研究第17-18页
            3.3.2 营养品质研究第18-19页
        3.4 饲用酶转基因大麦研究第19-20页
        3.5 其他作用转基因大麦研究第20-21页
    4 大麦再生体系研究第21-27页
        4.1 受体材料第21-22页
        4.2 大麦再生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第22-23页
            4.2.1 基因型第22页
            4.2.2 外植体材料第22-23页
            4.2.3 培养基成分第23页
        4.3 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3-27页
            4.3.1 农杆菌菌株类型第24页
            4.3.2 受体材料基因型第24-25页
            4.3.3 外植体类型第25页
            4.3.4 培养基组成及侵染浓度对转化的影响第25-26页
            4.3.5 抗性基因的选择第26-27页
    5 microRNA分子简介及miR396基因研究进展第27-30页
        5.1 miRNA分子第27页
        5.2 miR396基因及研究进展第27-30页
            5.2.1 对细胞分裂的调控研究第27-28页
            5.2.2 对花器官形成的调控研究第28-29页
            5.2.3 耐逆性研究第29页
            5.2.4 其他方面研究第29-30页
    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第31-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6页
        1.1 供试材料和实验设计第31页
        1.2 培养基第31-32页
        1.3 转化载体第32-33页
        1.4 农杆菌介导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转化方法第33-36页
            1.4.1 农杆菌活化和保存第33-34页
            1.4.2 幼胚接种第34页
            1.4.3 侵染和共培养第34-35页
            1.4.4 恢复培养第35页
            1.4.5 分化筛选培养第35页
            1.4.6 再生苗培养第35页
            1.4.7 春化和移栽第35-36页
    2 转基因To代植株PCR检测第36-38页
        2.1 抗性再生苗DNA的提取第36-38页
            2.1.1 提取DNA的试剂第36页
            2.1.2 CTAB法提取大麦总DNA第36-37页
            2.1.3 电泳缓冲液第37页
            2.1.4 农杆菌质粒提取步骤第37页
            2.1.5 转化基因检测第37-38页
    3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第3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4.1 GV3101菌株PCR检测结果第38-39页
        4.2 品种之间幼胚出愈率比较第39页
        4.3 不同品种间在同一筛选压下分化结果的比较第39-40页
        4.4 农杆菌介导大麦幼胚愈伤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0-42页
        4.5 农杆菌介导的幼胚愈伤转化过程数据统计第42-43页
    5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第45-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1.1 供试材料和方法第45页
        1.2 培养基第45-46页
        1.3 转化载体第46页
        1.4 农杆菌介导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转化方法第46-48页
            1.4.1 农杆菌活化和保存第46页
            1.4.2 成熟胚接种方法第46-47页
            1.4.3 侵染和共培养第47-48页
            1.4.4 恢复培养第48页
            1.4.5 分化、筛选培养第48页
            1.4.6 再生苗培养第48页
        1.5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第48页
    2 转基因T_0代植株PCR检测第48-4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3.1 ABA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49-50页
        3.2 不同侵染浓度和抑菌剂浓度对愈伤恢复的影响第50-52页
        3.3 成熟胚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52-53页
            3.3.1 成熟胚转化过程第52-53页
            3.3.2 PCR检测结果第53页
        3.4 成熟胚转化结果统计第53-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9页
附录: MS培养基母液配制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zma-miR528对淹水胁迫响应的顺反调控机理研究
下一篇:An Analysis of The Hormones,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ies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Genomic-Wide Analysis of NAC Genes Family in Soybeans (Glycine max L.Me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