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物联网的被动式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物联网被动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参数选择第20-29页
    2.1 基于感知层通信技术的物联网系统种类分析第20-22页
        2.1.1 Zigbee通信技术第21页
        2.1.2 蓝牙通信技术第21-22页
        2.1.3 Wi-Fi通信技术第22页
    2.2 网络参数的分析与选择第22-25页
        2.2.1 RSSI的介绍第23-24页
        2.2.2 CSI的介绍第24页
        2.2.3 CSI与RSSI的比较第24-25页
    2.3 基于RSSI的被动式入侵检测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被动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流程与关键问题第29-34页
    3.1 物联网被动式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流程第29-31页
        3.1.1 RSSI采集阶段第30页
        3.1.2 学习阶段第30-31页
        3.1.3 动态优化阶段第31页
    3.2 物联网被动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问题第31-33页
        3.2.1 RSSI的特征提取问题第31-32页
        3.2.2 被动入侵检测系统的特征聚类问题第32页
        3.2.3 被动入侵检测系统的判别分析问题第32-33页
        3.2.4 被动入侵检测系统的动态优化问题第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特征提取第34-42页
    4.1 信号统计学特征的缺陷第34-35页
    4.2 数学形态学的相关介绍第35-37页
    4.3 HHS算法的相关推导第37-41页
        4.3.1 HHS算法定义第37-39页
        4.3.2 HHS算法的说明性示例第39-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特征聚类、结果判别及动态优化第42-48页
    5.1 特征分析方法第42-45页
        5.1.1 传统特征分析方法的缺陷第42-43页
        5.1.2 基于PAM算法建立特征聚类方法第43-45页
    5.2 基于AHC算法实现结果判别第45-47页
    5.3 检测结果的动态优化第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第48-65页
    6.1 实验软硬件平台介绍及数据采集第48-53页
        6.1.1 基于Zigbee网络的数据采集第48-50页
        6.1.2 基于蓝牙设备的数据采集第50-52页
        6.1.3 基于Wi-Fi设备的数据采集第52-53页
    6.2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8页
        6.2.1 基于HHS算法的特征提取结果及分析第53-55页
        6.2.2 基于PAM算法的特征聚类结果及分析第55-57页
        6.2.3 基于AHC算法的结果判定及分析第57-58页
    6.3 结果优化及分析第58-59页
    6.4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第59-62页
    6.5 不同通信方式的物联网系统中的应用结果比较第62-64页
    6.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混合云环境的级联存储体系结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心电动力学图和Storm的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