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13页 |
1.3.1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界定 | 第11页 |
1.3.2 博物馆陈列叙事空间设计 | 第11-12页 |
1.3.3 叙事性设计与文学叙事的异同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博物馆陈列艺术叙事性设计研究发展状况 | 第15-28页 |
2.1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概述 | 第15页 |
2.1.1 博物馆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博物馆的职能 | 第15页 |
2.2 国外博物馆陈列艺术理论与实践 | 第15-20页 |
2.2.1 国外博物馆艺术的陈列设计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2.2.2 国外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叙事性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3 博物馆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 国内博物馆陈列艺术理论与实践 | 第20-22页 |
2.3.1 国内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22页 |
2.3.2 国内博物馆陈列艺术研究现状 | 第22页 |
2.4 叙事学的概念 | 第22-24页 |
2.4.1 叙事学的界定 | 第23页 |
2.4.2 空间叙事性与空间叙事学的异同 | 第23-24页 |
2.4.3 空间叙事性的概念 | 第24页 |
2.4.4 博物馆陈列艺术之中空间叙事性的概述 | 第24页 |
2.5 叙事学的基本形式与功能 | 第24-26页 |
2.5.1 叙事学的结构研究 | 第24-25页 |
2.5.2 叙事学的形式研究 | 第25-26页 |
2.6 叙事性的功能研究 | 第26-27页 |
2.6.1 叙事性的功能界定 | 第26页 |
2.6.2 彰显叙事的主题性 | 第26页 |
2.6.3 突出叙事的目的性 | 第26页 |
2.6.4 保持叙事的完整性 | 第26-27页 |
2.6.5 注重叙事的持续性 | 第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博物馆叙事性陈列空间的调研分析 | 第28-41页 |
3.1 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类博物馆 | 第28-33页 |
3.1.1 考古通鉴类博物馆—以南京六朝博物馆为例 | 第28-30页 |
3.1.2 军事类博物馆—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流砥柱”展为例 | 第30-31页 |
3.1.3 纪念类博物馆—以胡耀邦纪念馆为例 | 第31-32页 |
3.1.4 城市类博物馆—以首都博物馆“老北京民俗展”为例 | 第32-33页 |
3.2 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类博物馆 | 第33-36页 |
3.2.1 自然历史类—以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为例 | 第33-34页 |
3.2.2 科学技术类—以北京天文馆为例 | 第34-36页 |
3.3 文化保留与艺术展示类博物馆 | 第36-39页 |
3.3.1 文化保留类博物馆馆—以中国黑茶博物馆为例 | 第36-38页 |
3.3.2 艺术类博物馆—以中国美术馆为例 | 第38-39页 |
3.4 综合类博物馆—以大英博物馆为例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博物馆陈列艺术叙事形式的理论探讨 | 第41-55页 |
4.1 物馆陈列艺术叙事形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 第41-43页 |
4.1.1 博物馆叙事内容设计 | 第41-42页 |
4.1.2 叙事的形式要素 | 第42-43页 |
4.2 博物馆陈列艺术叙事性表现手法 | 第43-48页 |
4.2.1 多样的叙事角度 | 第43页 |
4.2.2 灵活的叙事顺序 | 第43-47页 |
4.2.3 多样的叙事立场 | 第47-48页 |
4.3 组织方式 | 第48-49页 |
4.3.1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 | 第48页 |
4.3.2 叙事节奏 | 第48-49页 |
4.4 博物馆陈列艺术中的空间演绎 | 第49-52页 |
4.4.1 陈列空间的叙事特性 | 第50页 |
4.4.2 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形成的叙事空间的特殊性 | 第50-51页 |
4.4.3 叙事空间的多维性 | 第51页 |
4.4.4 叙事空间的科学性 | 第51-52页 |
4.5 博物馆陈列叙事性形式之中情景对话 | 第52-54页 |
4.5.1 叙事展示的趣味性 | 第52页 |
4.5.2 叙事展示的艺术化 | 第52页 |
4.5.3 叙事展示的生活化 | 第52-53页 |
4.5.4 叙事展示的互动化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株洲市博物馆叙事性设计案例探讨 | 第55-70页 |
5.1 株洲市博物馆叙事性设计的基本要素 | 第55-57页 |
5.1.1 株洲市博物馆叙事主题 | 第55页 |
5.1.2 株洲市博物馆叙事角色 | 第55页 |
5.1.3 株洲市博物馆叙事内容 | 第55-57页 |
5.2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叙事性设计的表现 | 第57-60页 |
5.2.1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叙事性设计的叙事角度 | 第57-59页 |
5.2.2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叙事性设计的叙事顺序 | 第59-60页 |
5.2.3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叙事性设计的叙事立场 | 第60页 |
5.3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叙事性的组织方式 | 第60-64页 |
5.3.1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形式中的叙事时间 | 第60-63页 |
5.3.2 株洲市博物馆民俗文化展厅陈列设计中的叙事节奏 | 第63-64页 |
5.4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形式叙事性设计探讨 | 第64-69页 |
5.4.1 株洲市博物馆叙述空间与物理空间形式的交融 | 第64-67页 |
5.4.2 株洲市博物馆陈列形式的情景对话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