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5页 |
1.1 胶体与界面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 | 第16-20页 |
1.2.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 | 第16-18页 |
1.2.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薄膜中的自组装 | 第18-19页 |
1.2.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气/液界面上的自组装 | 第19-20页 |
1.3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简介 | 第20-23页 |
1.3.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 | 第20页 |
1.3.2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3页 |
1.3.2.1 溶胶-凝胶法 | 第20页 |
1.3.2.2 共混法 | 第20-21页 |
1.3.2.3 原位聚合法 | 第21-22页 |
1.3.2.4 插层复合法 | 第22页 |
1.3.2.5 自组装膜技术 | 第22-23页 |
1.4 液/液界面上制备两亲嵌段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23-25页 |
1.4.1 互不相溶的两相形成的液/液界面上的吸附和自组装 | 第23-24页 |
1.4.2 乳液液滴诱导的液/液界面上的吸附和自组装 | 第24-25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第二章 液/液界面上形成的多孔状聚合物复合薄膜 | 第35-55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37页 |
2.2.2 样品制备及表征 | 第37-38页 |
2.2.2.1 溶液的配制 | 第37页 |
2.2.2.2 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38页 |
2.2.3 催化反应 | 第38-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51页 |
2.3.1 形貌分析 | 第39-44页 |
2.3.2 形成机理 | 第44-46页 |
2.3.3 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2.3.4 催化性能 | 第47-51页 |
2.4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三章 气/液界面上形成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薄膜——一种新的组装方法的研究 | 第55-68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3.2.2 样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56-57页 |
3.2.2.1 溶液的配制 | 第56页 |
3.2.2.2 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56-57页 |
3.2.3 催化反应 | 第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3.3.1 形貌分析 | 第57-59页 |
3.3.2 形成机理 | 第59-62页 |
3.3.3 成分分析 | 第62-63页 |
3.3.4 催化性能 | 第63-64页 |
3.4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四章 气腋界面上形成的具有多层结构及泡沫结构的复合薄膜——分子结构对组装过程和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68-85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9页 |
4.2.2 样品制备及表征 | 第69-70页 |
4.2.2.1 溶液的配制 | 第69-70页 |
4.2.2.2 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70页 |
4.2.3 催化反应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79页 |
4.3.1 形貌分析 | 第71-73页 |
4.3.2 形成机理 | 第73-76页 |
4.3.3 成分分析 | 第76-77页 |
4.3.4 催化性能 | 第77-79页 |
4.4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