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10-18页 |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第10-12页 |
| 1.选题原因 | 第10页 |
| 2.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6页 |
| 1.关于华侨史研究 | 第12-13页 |
| 2.关于山东籍华侨研究 | 第13-16页 |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 1.近代 | 第16页 |
| 2.山东籍侨民 | 第16页 |
| (四)论文重点难点及创新 | 第16-18页 |
| 1.重点 | 第16-17页 |
| 2.难点 | 第17页 |
| 3.创新点 | 第17-18页 |
| 一、近代侨民政策之演变 | 第18-51页 |
| (一)晚清时期侨民政策 | 第18-41页 |
| 1.转变对待华侨态度 | 第20-21页 |
| 2.订立保护侨民条约 | 第21-24页 |
| 3.颁布国籍条例 | 第24-28页 |
| 4.访问海外华侨社会 | 第28-30页 |
| 5.华侨回国投资优惠政策 | 第30-34页 |
| 6.建立海外总商会和鼓励华侨教育 | 第34-41页 |
| (二)民国时期侨民政策 | 第41-51页 |
| 1.北洋政府时期 | 第41-46页 |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第46-51页 |
| 二、山东籍海外侨民分布与身份职业 | 第51-82页 |
| (一)山东籍侨民走向海外之原因 | 第51-58页 |
| 1.国内原因 | 第52-57页 |
| 2.国外原因 | 第57-58页 |
| (二)山东籍侨民海外分布地区 | 第58-72页 |
| 1.东亚 | 第58-64页 |
| 2.东南亚 | 第64-67页 |
| 3.南亚 | 第67-68页 |
| 4.欧洲 | 第68-70页 |
| 5.美洲 | 第70-71页 |
| 6.非洲 | 第71-72页 |
| (三)山东籍侨民海外职业状况 | 第72-77页 |
| 1.劳工 | 第72页 |
| 2.经商 | 第72-73页 |
| 3.求学 | 第73-77页 |
| (四)山东籍侨民典型代表人物 | 第77-82页 |
| 1.华商代表—毕务国 | 第77-78页 |
| 2.华工代表—马伯声 | 第78-80页 |
| 3.留学生代表—徐镜心 | 第80-82页 |
| 三、山东籍海外侨民活动及贡献 | 第82-94页 |
| (一)投身国内政治运动 | 第82-88页 |
| 1.参加辛亥革命 | 第82-86页 |
| 2.积极支持抗日战争 | 第86-88页 |
| (二)参与国内经济活动 | 第88-91页 |
| 1.投资实业 | 第88-89页 |
| 2.支援家乡建设 | 第89页 |
| 3.侨汇输入 | 第89-91页 |
| (三)参与侨居国各种活动 | 第91-94页 |
| 1.民俗、宗教与信仰 | 第91-92页 |
| 2.侨社建立与活动 | 第92-93页 |
| 3.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活动 | 第93-94页 |
| 四、山东籍侨民与闽粤侨民之比较 | 第94-101页 |
| (一)出国原因之异同 | 第94-97页 |
| (二)分布地区之异同 | 第97页 |
| (三)侨民类型之异同 | 第97-99页 |
| (四)侨民影响之比较 | 第99-101页 |
| 五、山东籍海外侨民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第101-107页 |
| (一)山东籍侨民的发展与齐鲁文化的传承 | 第101-102页 |
| (二)山东籍侨民有坚忍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 第102-103页 |
| (三)山东籍侨民为侨居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 第103-104页 |
| (四)山东籍侨民为山东做出了贡献 | 第104-105页 |
| (五)山东籍侨民起到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第105-107页 |
| 结语 | 第107-108页 |
| 附录一:《请豁陈旧禁招徕华民疏》 | 第108-111页 |
| 附录二:《大清国籍条例》 | 第111-114页 |
| 附录三:《国民政府公布侨工出洋条例》 | 第114-116页 |
| 附录四:《国民政府公布侨工合同纲要》 | 第116-120页 |
| 附录五:《惠民公司招工条款》 | 第120-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3-134页 |
| 后记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