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第一章 猪细小病毒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 PPV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13-14页 |
1.1.1 PPV基因组结构 | 第13页 |
1.1.2 编码的结构蛋白 | 第13-14页 |
1.1.3 编码的非结构蛋白 | 第14页 |
1.2 PPV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病毒分离和鉴定 | 第14-15页 |
1.2.2 血清学诊断 | 第15页 |
1.2.3 免疫学诊断 | 第15-16页 |
1.2.4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16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试验研究 | 第18-51页 |
第二章 猪细小病毒VP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表达 | 第18-33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1.3 质粒、菌株、毒株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6页 |
2.2.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19-20页 |
2.2.2 目的基因的双酶切与回收 | 第20页 |
2.2.3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2的构建 | 第20-24页 |
2.2.4 VP2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与可溶性分析 | 第24-25页 |
2.2.5 VP2融合蛋白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与纯化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2.3.1 VP2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8页 |
2.3.2 VP2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3 VP2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 | 第29-31页 |
2.3.4 VP2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1页 |
2.4 讨论 | 第31-32页 |
2.4.1 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 第31页 |
2.4.2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1-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第33-40页 |
3.1 材料 | 第33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3.1.3 毒株、实验动物 | 第3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3.2.1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效价检测 | 第33-35页 |
3.2.2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5页 |
3.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反应性与特异性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1 抗原的准备 | 第36页 |
3.3.2 ELISA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36-39页 |
3.4 讨论 | 第39页 |
3.4.1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 第39页 |
3.4.2 多克隆抗体的效价 | 第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双抗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的制备 | 第40-51页 |
4.1 材料 | 第40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4.1.3 血清 | 第4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4.2.1 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2页 |
4.2.2 ELISA试剂盒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42页 |
4.2.3 特异性试验 | 第42页 |
4.2.4 重复性试验 | 第42页 |
4.2.5 稳定性试验 | 第42-43页 |
4.2.6 灵敏度试验 | 第43页 |
4.2.7 ELISA试剂盒性能评价与初步应用 | 第4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4.3.1 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3-45页 |
4.3.2 ELISA试剂盒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3 特异性试验 | 第46-47页 |
4.3.4 重复性试验 | 第47页 |
4.3.5 稳定性试验 | 第47-48页 |
4.3.6 灵敏度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4.4 讨论 | 第49-50页 |
4.4.1 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优越性 | 第49页 |
4.4.2 影响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建立的常见因素 | 第49-50页 |
4.5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缩略词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