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1 肿瘤介入治疗在国外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 肿瘤介入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 第15页 |
1.3 介入治疗的优势 | 第15-17页 |
1.4 生物 3D打印制作载药支架用于肿瘤介入治疗 | 第17-18页 |
1.5 生物 3D打印医用材料 | 第18-20页 |
1.5.1 医用金属材料 | 第18-19页 |
1.5.2 医用无机非金属材料 | 第19页 |
1.5.3 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9-20页 |
1.5.4 复合生物材料 | 第20页 |
1.5.5 含活细胞的生物 3D打印材料 | 第20页 |
1.5.6 用于制作载药支架的材料的选择 | 第20页 |
1.6 本论文拟开展的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三维打印用于结肠癌治疗的磁热疗支架 | 第22-45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33页 |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3-25页 |
2.2.1.1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2.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2 磁热疗支架的制备 | 第25-27页 |
2.2.2.1 磁性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5页 |
2.2.2.2 生物 3D打印溶液配制 | 第25页 |
2.2.2.3 制备磁热疗支架 | 第25-27页 |
2.2.3 磁热疗支架的物化表征 | 第27页 |
2.2.3.1 磁热疗支架的表面形态观察 | 第27页 |
2.2.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2.3.3 热重量分析 | 第27页 |
2.2.3.4 磁加热实验 | 第27页 |
2.2.4 磁热疗支架的毒性实验 | 第27-29页 |
2.2.4.1 细胞接种和培养 | 第27-28页 |
2.2.4.2 磁热疗支架的活性检测实验 | 第28-29页 |
2.2.5 磁热疗支架的体外加热实验 | 第29页 |
2.2.5.1 细胞染色 | 第29页 |
2.2.5.2 MTT比色法 | 第29页 |
2.2.6 磁热疗支架的体内加热实验 | 第29-32页 |
2.2.6.1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2.2.6.2 小鼠体内手术植膜 | 第30-31页 |
2.2.6.3 术后小鼠生理指标观察 | 第31-32页 |
2.2.7 小鼠各器官检测 | 第32-33页 |
2.2.7.1 各器官H&E切片染色 | 第32页 |
2.2.7.2 Fe3O4 NPs体内分布定量研究 | 第32-33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2.3.1 磁热疗支架的形态检测 | 第33-35页 |
2.3.2 磁热疗支架的物化分析 | 第35-37页 |
2.3.3 磁热疗支架的毒性分析 | 第37-38页 |
2.3.4 磁热疗支架的体外加热实验分析 | 第38-40页 |
2.3.5 磁热疗支架的体内加热实验分析 | 第40-43页 |
2.3.6 小鼠各器官检测分析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三维打印制备抗癌缓释支架 | 第45-71页 |
3.1 前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6页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6-48页 |
3.2.1.1 实验原料 | 第47页 |
3.2.1.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3.2.2 不同孔隙率支架的制备 | 第48页 |
3.2.2.1 双药物生物 3D打印液的配制 | 第48页 |
3.2.2.2 制备双药物控释支架 | 第48页 |
3.2.3 实验测量不同孔径支架的性能 | 第48-49页 |
3.2.3.1 实验测量各不同孔径支架的孔隙率 | 第48-49页 |
3.2.3.3 实验测量各不同孔径支架的力学性能 | 第49页 |
3.2.4 负载双药物支架的物化表征 | 第49-51页 |
3.2.4.1 X射线衍射 | 第49页 |
3.2.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页 |
3.2.4.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色观察 | 第49-51页 |
3.2.4.4 载药支架的表面形态观察 | 第51页 |
3.2.5 药物释放速率测定 | 第51-53页 |
3.2.5.1 释放介质的配制 | 第51页 |
3.2.5.25Fu和NVP-BEZ235浓度-吸光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3.2.5.3 双药物支架载药量的测定 | 第52页 |
3.2.5.4 双药物支架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 | 第52-53页 |
3.2.6 体外细胞实验 | 第53-54页 |
3.2.6.1 细胞接种和培养 | 第53页 |
3.2.6.2 载药支架的毒性实验 | 第53页 |
3.2.6.3 载药支架体外抗肿瘤实验 | 第53-54页 |
3.2.7 小动物活体成像 | 第54页 |
3.2.8 载药支架体内抗肿瘤实验 | 第54-56页 |
3.2.8.1 药物缓释支架的溶血实验 | 第54-55页 |
3.2.8.2 药物缓释支架的体内植入实验 | 第55-56页 |
3.2.8.3 各器官H&E切片染色 | 第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3.3.1 支架的力学性能及孔隙率表征 | 第56-57页 |
3.3.2 药物缓释支架的理化分析检测 | 第57-60页 |
3.3.3 药物缓释支架的形态检测 | 第60-62页 |
3.3.4 药物体外释放研究 | 第62-64页 |
3.3.5 载药支架体外抗肿瘤实验性能评价 | 第64-66页 |
3.3.6 载药支架体内抗肿瘤实验可行性评价 | 第66-69页 |
3.3.7 器官H&E染色 | 第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