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变截面悬臂梁受剪及裂缝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4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1.1.1 混凝土变截面悬臂梁的工程应用第14-15页
        1.1.2 悬臂梁板固定端裂缝第15-16页
        1.1.3 高强钢筋的工程应用第16-17页
    1.2 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研究第17-24页
        1.2.0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第17-19页
        1.2.1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9-21页
        1.2.2 理论模型第21-24页
    1.3 混凝土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研究第24-30页
        1.3.1 变截面梁受力特点第24-26页
        1.3.2 各国规范对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的相关规定第26-29页
        1.3.3 变截面梁受剪性能的研究进展第29-30页
    1.4 梁板裂缝研究第30-36页
        1.4.1 裂缝模型和计算方法第30-33页
        1.4.2 中美欧规范的裂缝规定第33-35页
        1.4.3 受弯裂缝的研究进展第35-36页
    1.5 配置高强纵筋混凝土梁的弯剪性能研究第36-37页
        1.5.1 我国配置 600MPa级高强钢筋梁第36页
        1.5.2 美国配置 800MPa级高强钢筋梁第36-37页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7-40页
        1.6.1 存在的问题第37页
        1.6.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2章 变截面悬臂梁受剪及裂缝性能试验第40-50页
    2.1 试验目的第40页
    2.2 试件设计第40-46页
        2.2.1 主要参数第41-43页
        2.2.2 材料性能试验第43-45页
        2.2.3 试件的制作第45-46页
    2.3 加载和量测方案第46-49页
        2.3.1 加载方案第46-47页
        2.3.2 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第47-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0-73页
    3.1 变截面悬臂梁受剪破坏形态第50-57页
        3.1.1 无腹筋变截面梁第50-54页
        3.1.2 有腹筋变截面梁第54-57页
    3.2 受剪承载力与荷载挠度曲线第57-60页
        3.2.1 受剪承载力第57-58页
        3.2.2 荷载挠度曲线第58-60页
    3.3 纵筋应变和混凝土应变第60-64页
        3.3.1 纵筋应变第60-62页
        3.3.2 混凝土应变第62-64页
    3.4 临界斜裂缝第64-69页
        3.4.1 有腹筋梁临界斜裂缝宽度试验分析第64-68页
        3.4.2 无腹筋梁临界斜裂缝表面特征观察第68-69页
    3.5 变截面悬臂梁固定端受弯裂缝第69-71页
        3.5.1 裂缝形态与开展过程第69-70页
        3.5.2 裂缝宽度和间距第70-71页
    3.6 采用高强钢筋对最小配箍率影响的试验评估第71-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试验分析与计算方法第73-92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等截面梁受剪承载力试验分析第73-77页
        4.2.1 试验值与主要规范计算结果对比第73-74页
        4.2.2 试验值与理论模型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第74-77页
    4.3 纵筋率对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影响的统计分析第77-81页
        4.3.1 无腹筋梁受剪试验数据的筛选第78-79页
        4.3.2 纵筋率对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公式准确性的影响第79-81页
    4.4 纵筋率对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影响的统计分析第81-86页
        4.4.1 有腹筋梁受剪试验数据的筛选第81-82页
        4.4.2 纵筋率对有腹筋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第82-83页
        4.4.3 纵筋率对有腹筋梁抗剪承载力影响的可靠度分析第83-86页
    4.5 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86-88页
    4.6 纵筋率降低对最小配箍率影响的分析第88-90页
    4.7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变截面悬臂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92-113页
    5.1 引言第92-93页
    5.2 材料模型第93-94页
        5.2.1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第93-94页
        5.2.2 钢筋模型第94页
    5.3 模型验证第94-98页
        5.3.1 Nghiep的试验简介第94-95页
        5.3.2 模型的建立第95-96页
        5.3.3 模拟结果第96-98页
    5.4 受剪性能试验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98-108页
        5.4.1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8-99页
        5.4.2 主要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99-108页
    5.5 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机理讨论第108-112页
        5.5.1 无腹筋变截面梁受剪机理第108-111页
        5.5.2 有腹筋变截面梁受剪机理第111-112页
    5.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6章 变截面悬臂梁受剪承载力分析与计算方法第113-127页
    6.1 无腹筋变截面悬臂梁受剪承载力分析和计算方法第113-122页
        6.1.1 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113-115页
        6.1.2 采用我国规范公式的变截面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15-116页
        6.1.3 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16-120页
        6.1.4 本文方法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验证第120-122页
    6.2 有腹筋变截面悬臂梁受剪承载力分析和计算方法第122-126页
        6.2.1 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122-123页
        6.2.2 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第123-126页
    6.3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7章 变截面悬臂梁固定端裂缝分析第127-138页
    7.1 引言第127-128页
    7.2 固定端裂缝宽度试验分析第128页
    7.3 钢筋在节点锚固区的应力分析第128-132页
        7.3.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128-131页
        7.3.2 黏结应力试验分析第131-132页
    7.4 钢筋在节点锚固区的滑移分析第132-136页
        7.4.1 钢筋在锚固区的黏结滑移模型第132-133页
        7.4.2 钢筋在锚固区的滑移分析第133-136页
    7.5 固定端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第136-137页
        7.5.1 固定端裂缝宽度计算方法第136页
        7.5.2 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136-137页
    7.6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结论与展望第138-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污泥灰和粉煤灰改良垃圾填埋场压实粘土垫层的力学特性及阻滞机理研究
下一篇:梅山地区文化遗产景区体验式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