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拟南芥控制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 | 第15-23页 |
1.1.1 光周期途径 | 第15-18页 |
1.1.2 春化途径 | 第18-19页 |
1.1.3 自主途径 | 第19-20页 |
1.1.4 赤霉素途径 | 第20-21页 |
1.1.5 温度途径 | 第21-22页 |
1.1.6 年龄途径 | 第22-23页 |
1.2 26S蛋白酶体途径 | 第23-28页 |
1.2.1 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 | 第23-24页 |
1.2.2 E3s | 第24-25页 |
1.2.3 F-box家族 | 第25-26页 |
1.2.4 F-box家族与植物生长发育 | 第26-28页 |
1.3 本论文工作设想 | 第28-29页 |
第2章 FOF2参与调控拟南芥开花 | 第29-5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1.2 拟南芥种子灭菌消毒与植物培养 | 第29-30页 |
2.1.3 植物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1.4 植物总RNA提取 | 第30-31页 |
2.1.5 RNA逆转录成c DNA | 第31页 |
2.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1页 |
2.1.7 半定量RT-PCR | 第31-32页 |
2.1.8 质粒提取 | 第32页 |
2.1.9 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32-33页 |
2.1.10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与热激转化 | 第33-34页 |
2.1.11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2.1.12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电击转化 | 第35-36页 |
2.1.13 拟南芥转化与转基因植物的筛选 | 第36-37页 |
2.1.14 植物总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 ing) | 第37-38页 |
2.1.15 拟南芥开花时间统计 | 第38页 |
2.1.16 CRISPR/CAS9载体改造与构建 | 第38-3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2.2.1 FOF2过表达使拟南芥开花延迟 | 第39页 |
2.2.2 过表达FOF2ΔF突变蛋白促进拟南芥开花 | 第39-43页 |
2.2.3 FOF2蛋白结构及其同源基因分析 | 第43-46页 |
2.2.4 fof2fol1双缺失突变体开花提前 | 第46-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FOF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1-62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3.1.2 烟草叶片瞬时表达 | 第51-52页 |
3.1.3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与转化 | 第52-53页 |
3.1.4 免疫共沉淀( Co-IP) | 第53-54页 |
3.1.5 FOF2转录自激活活性分析 | 第54-56页 |
3.1.6 拟南芥种子灭菌消毒与植物培养 | 第56页 |
3.1.7 植物总RNA提取 | 第56页 |
3.1.8 RNA逆转录成c DNA | 第56页 |
3.1.9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6页 |
3.1.10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56页 |
3.1.11 植物总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 ing) | 第5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3.2.1 FOF2的组织器官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3.2.2 FOF2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7页 |
3.2.3 FOF2蛋白转录活性分析 | 第57-59页 |
3.2.4 FOF2蛋白与ASK家族蛋白互作分析 | 第59-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FOF2通过促进FLC基因表达抑制拟南芥开花 | 第62-80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4.1.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Ch-IP) | 第62-64页 |
4.1.3 酵母双杂交 | 第64-65页 |
4.1.4 春化处理 | 第65页 |
4.1.5 GA处理 | 第65页 |
4.1.6 拟南芥种子灭菌消毒与植物培养 | 第65页 |
4.1.7 植物总RNA提取 | 第65页 |
4.1.8 RNA逆转录成c DNA | 第65页 |
4.1.9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65页 |
4.1.10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65-66页 |
4.1.11 植物总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 ing) | 第6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8页 |
4.2.1 FOF2过表达或者缺失对开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6-69页 |
4.2.2 FOF2与FLC基因的遗传互作分析 | 第69-71页 |
4.2.3 FOF2在拟南芥花芽分化时期的表达分析 | 第71-72页 |
4.2.4 FOF2蛋白与FLC基因组序列互作分析 | 第72-73页 |
4.2.5 FOF2蛋白与自主开花途径调节子相互作用分析 | 第73-74页 |
4.2.6 FOF2在不同开花途径基因突变体中的表达分析 | 第74-76页 |
4.2.7 FOF2过表达植株开花对低温春化的响应 | 第76页 |
4.2.8 FOF2过表达植株开花对赤霉素(GA)的响应 | 第76-7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光调控FOF2基因的表达 | 第80-88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0-8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0页 |
5.1.2 MG132处理 | 第80页 |
5.1.3 Cyclo heximide(CHX)处理 | 第80页 |
5.1.4 拟南芥下胚轴长度分析 | 第80-81页 |
5.1.5 拟南芥种子灭菌消毒与植物培养 | 第81页 |
5.1.6 植物总RNA提取 | 第81页 |
5.1.7 RNA逆转录成c DNA | 第81页 |
5.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81页 |
5.1.9 植物总蛋白提取与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 ing) | 第8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1-87页 |
5.2.1 不同光照条件对FOF2的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81-82页 |
5.2.2 不同光照条件对FOF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2-84页 |
5.2.3 FOF2蛋白降解分析 | 第84-85页 |
5.2.4 COP1对FOF2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85-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3页 |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3-105页 |
附录B | 第105-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