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药工艺论文

以大豆油为载体的丙泊酚乳剂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引言第9页
    1.2 以大豆油为载体对丙泊酚制剂的重要性第9-10页
    1.3 丙泊酚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丙泊酚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0页
        1.3.2 丙泊酚的临床应用第10-11页
        1.3.3 丙泊酚作为注射用药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4 丙泊酚乳剂的发展第12-13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5.1 课题的提出第13页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6.1 课题研究内容第14页
        1.6.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不同乳化温度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第16-24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6页
        2.1.1 实验仪器第16页
        2.1.2 材料和试剂第16页
    2.2 不同乳化温度下丙泊酚脂肪乳的制备第16-18页
    2.3 粒径的测定第18-19页
        2.3.1 粒径的测定方法第18页
        2.3.2 不同乳化温度下制得的丙泊酚乳剂粒径图第18-19页
    2.4 离心稳定性的测定第19页
    2.5 丙泊酚含量的测定(HPLC法)第19-21页
        2.5.1 丙泊酚含量测定方法第19页
        2.5.2 丙泊酚标准曲线图第19-20页
        2.5.3 不同乳化温度下丙泊酚含量液相图第20-21页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1-23页
        2.6.1 乳化温度对丙泊酚脂肪乳粒径分布的影响第21-22页
        2.6.2 乳化温度对丙泊酚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第22页
        2.6.3 不同乳化温度对丙泊酚含量的影响第22-23页
    2.7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不同添加剂成份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第24-27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4页
        3.1.1 实验仪器第24页
        3.1.2 材料与试剂第24页
    3.2 不同添加剂的正交实验第24-25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26页
        3.3.1 七种不同添加剂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分析第25页
        3.3.2 同时添加两种添加剂对丙泊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分析第25-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4 不同pH值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第27-30页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7页
        4.1.1 实验仪器第27页
        4.1.2 材料与试剂第27页
    4.2 不同初始pH值的丙泊酚脂肪乳的制备第27页
    4.3 粒径与离心稳定性的测定第27-28页
        4.3.1 粒径的测定第27-28页
        4.3.2 离心稳定性的测定第28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8-29页
        4.4.1 初始pH对丙泊酚脂肪乳粒径分布的影响分析第28-29页
        4.4.2 初始pH对丙泊酚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29页
    4.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5 匀质机工作参数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第30-34页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0页
        5.1.1 实验仪器第30页
        5.1.2 材料与试剂第30页
    5.2 不同匀质机工作压力下的丙泊酚脂肪乳的制备第30页
    5.3 不同匀质次数下的丙泊酚脂肪乳的制备第30-31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5.4.1 不同匀质压力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页
        5.4.2 不同匀质次数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6 灭菌时间对丙泊酚脂肪乳制备工艺的影响第34-38页
    6.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4页
        6.1.1 实验仪器第34页
        6.1.2 材料与试剂第34页
    6.2 丙泊酚脂肪乳灭菌时间一次筛选实验第34-35页
        6.2.1 丙泊酚脂肪乳的制备第34页
        6.2.2 灭菌时间的一次筛选第34页
        6.2.3 细菌培养基与真菌培养基的配制第34-35页
    6.3 一次筛选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36页
    6.4 灭菌时间二次筛选第36页
    6.5 二次筛选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页
    6.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7 中试实验第38-41页
    7.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8页
        7.1.1 实验仪器第38页
        7.1.2 材料与试剂第38页
    7.2 中试实验第38-39页
        7.2.1 中试实验方法第38页
        7.2.2 中试实验数据第38-39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0页
    7.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8 长期留样实验第41-43页
    8.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1页
        8.1.1 实验仪器第41页
        8.1.2 材料与试剂第41页
    8.2 长期留样实验第41-42页
        8.2.1 长期留样实验方法第41页
        8.2.2 长期留样实验数据第41-42页
    8.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页
    8.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膜生物反应器制备2-氯烟酸的研究
下一篇:叶酸靶向羟基喜树碱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