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9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 第2章 论文的研究基础及现状分析 | 第24-38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2.1.1 绩效 | 第24页 |
| 2.1.2 绩效评价 | 第24-25页 |
| 2.1.3 综合绩效评价 | 第25页 |
| 2.2 新三板市场的概述 | 第25-30页 |
| 2.2.1 新三板市场的涵义 | 第25页 |
| 2.2.2 新三板市场的成长历程 | 第25-26页 |
| 2.2.3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 | 第26-27页 |
| 2.2.4 新三板市场与其他二级市场的比较分析 | 第27-30页 |
| 2.3 分层制度的概述 | 第30-33页 |
| 2.3.1 分层制度的涵义 | 第30页 |
| 2.3.2 分层制度的相关标准 | 第30-32页 |
| 2.3.3 分层制度的优势 | 第32-33页 |
| 2.4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 2.4.1 数量规模 | 第33-34页 |
| 2.4.2 行业分布 | 第34页 |
| 2.4.3 地域分布 | 第34-35页 |
| 2.4.4 层级分布 | 第35-3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新三板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模型构建 | 第38-56页 |
| 3.1 新三板企业综合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3.1.1 财务因素 | 第38页 |
| 3.1.2 创新能力因素 | 第38-39页 |
| 3.1.3 企业规模因素 | 第39页 |
| 3.1.4 社会责任因素 | 第39页 |
| 3.2 评价指标选取的目标 | 第39-40页 |
| 3.3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0-41页 |
| 3.4 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1-48页 |
| 3.4.1 经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1-45页 |
| 3.4.2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5页 |
| 3.4.3 规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5-46页 |
| 3.4.4 社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6-48页 |
| 3.5 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模型构建 | 第48-54页 |
| 3.5.1 熵值赋权法 | 第48-49页 |
| 3.5.2 静态评价的突变级数模型 | 第49-51页 |
| 3.5.3 动态综合评价模型 | 第51-5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基于分层制度的新三板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6-86页 |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 4.1.1 样本选择 | 第56页 |
| 4.1.2 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 4.1.3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 4.2 实证分析过程 | 第57-71页 |
| 4.2.1 指标权重及排列顺序的确定 | 第57-61页 |
| 4.2.2 创新层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过程 | 第61-65页 |
| 4.2.3 基础层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过程 | 第65-71页 |
| 4.3 创新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 4.3.1 经济绩效 | 第71-72页 |
| 4.3.2 创新绩效 | 第72-73页 |
| 4.3.3 规模绩效 | 第73-74页 |
| 4.3.4 社会绩效 | 第74-75页 |
| 4.3.5 综合绩效 | 第75-77页 |
| 4.4 基础层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77-83页 |
| 4.4.1 经济绩效 | 第77-78页 |
| 4.4.2 创新绩效 | 第78-79页 |
| 4.4.3 规模绩效 | 第79-80页 |
| 4.4.4 社会绩效 | 第80-81页 |
| 4.4.5 综合绩效 | 第81-8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 第5章 提升新三板企业综合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86-90页 |
| 5.1 加大对新三板企业的科研投入力度 | 第86-87页 |
| 5.1.1 研发资金投入 | 第86页 |
| 5.1.2 技术人才投入 | 第86-87页 |
| 5.2 增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 | 第87-88页 |
| 5.2.1 实施“再分层”战略,配套多元交易模式 | 第87页 |
| 5.2.2 适时推行退市机制,建立绿色转板通道 | 第87-88页 |
| 5.2.3 坚持合格投资者制度,引入多元机构投资者 | 第88页 |
| 5.3 提高新三板市场和挂牌企业的治理效率 | 第88-89页 |
| 5.3.1 健全制度规范体系,提高市场管理效率 | 第88-89页 |
| 5.3.2 深入贯彻分层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 第8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
| 附录 | 第102-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