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目次 | 第9-11页 |
图目次 | 第11-12页 |
中文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7-4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7-1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0-41页 |
1.3.1 民主转型概念界定与民主转型理论梳理 | 第30-34页 |
1.3.2 本文的理论视角 | 第34-39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39-41页 |
1.4 本文的努力方向和研究难点 | 第41-46页 |
2 制度化行政集权的确立与威权政体下的参与和竞争 | 第46-74页 |
2.1 1910年革命与制度化行政集权的确立 | 第46-52页 |
2.1.1 摧毁旧制度阶段(1910-1916) | 第47-49页 |
2.1.2 行政集权制度化阶段(1917—1940) | 第49-52页 |
2.2 合作主义组织体系与“封装”式政治参与 | 第52-61页 |
2.2.1 农民运动的兴起与革命制度党政府对其整合 | 第53-55页 |
2.2.2 从无序到有序的墨西哥劳工运动 | 第55-58页 |
2.2.3 教会、私营企业主和军人 | 第58-61页 |
2.3 庇护主义恩惠系统与一党霸权政党格局的确立 | 第61-74页 |
2.3.1 1945 年选举制度改革与一党霸权格局的形成 | 第62-64页 |
2.3.2 革命制度党精英团结的逻辑 | 第64-66页 |
2.3.3 民众支持的逻辑 | 第66-70页 |
2.3.4 反对党“忠诚”的逻辑 | 第70-74页 |
3 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合作主义组织体系解体 | 第74-100页 |
3.1 1982年债务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 第74-82页 |
3.1.1 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1982年债务危机 | 第74-78页 |
3.1.2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与公共企业私有化 | 第78-82页 |
3.2 庇护主义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全国团结计划的实施 | 第82-90页 |
3.2.1 恩惠资源的基础——公共企业与官僚机构 | 第82-84页 |
3.2.2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与庇护主义恩惠资源的枯竭 | 第84-86页 |
3.2.3 全国团结计划与新庇护主义恩惠体系的短暂繁荣 | 第86-90页 |
3.3 危机应对与革命制度党合作主义组织体系的终结 | 第90-100页 |
3.3.1 恩惠输送渠道——合作主义组织体系 | 第90-93页 |
3.3.2 政府的经济改革决心与官方劳工组织的松动 | 第93-97页 |
3.3.3 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农村合作主义组织体系的瓦解 | 第97-100页 |
4 结构、危机与主要政治行动者的内部转变 | 第100-128页 |
4.1 同质化执政团队的形成与革命家族的分化 | 第100-106页 |
4.1.1 二元副总统制与革命家族的内部平衡 | 第101-102页 |
4.1.2 扩张的经济发展计划与行政机构改革 | 第102-104页 |
4.1.3 新生代技术官僚的崛起与革命家族的分化 | 第104-106页 |
4.2 革命制度党钟摆执政模式的失灵及其分裂 | 第106-116页 |
4.2.1 钟摆式执政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向的左右平衡 | 第107-108页 |
4.2.2 同质化执政团队的强化与危机应对 | 第108-110页 |
4.2.3 民主潮流派的形成与党内分歧的加剧 | 第110-113页 |
4.2.4 党内冲突与革命制度党的分裂 | 第113-116页 |
4.3 国家行动党内实用派的崛起及其转型 | 第116-128页 |
4.3.1 国家行动党在政治竞争问题上的早期做法 | 第116-119页 |
4.3.2 世俗派与天主教派的斗争与1976年党内危机 | 第119-122页 |
4.3.3 内外环境的改变与国家行动党转型机遇的到来 | 第122-128页 |
5 以选举为主轴的民主转型过程(1977—2000) | 第128-176页 |
5.1 危机、结构与行为——1988年大选过程分析 | 第128-142页 |
5.1.1 1977年选举制度改革的启动及其政治结果分析 | 第129-132页 |
5.1.2 1988年大选过程与革命制度党的胜利 | 第132-137页 |
5.1.3 1988年大选结果及革命制度党赢得选举胜利原因分析 | 第137-142页 |
5.2 1988年后主要政治行动者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 第142-160页 |
5.2.1 国家行动党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 第142-147页 |
5.2.2 卡德纳斯及其支持者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 第147-151页 |
5.2.3 萨利纳斯政府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 第151-156页 |
5.2.4 革命制度党的党内民主改革实践 | 第156-160页 |
5.3 近似民主政体的形成与民主转型的完成 | 第160-176页 |
5.3.1 选举制度改革的深化与近似民主政体的形成 | 第160-166页 |
5.3.2 选举环境、政党行为与2000年总统选举 | 第166-176页 |
6 结论 | 第176-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189-190页 |
后记 | 第190-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