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0页 |
1 钾通道结构功能概述 | 第15-33页 |
1.1 离子通道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8页 |
1.2 钾通道的分类和结构 | 第18-28页 |
1.3 离子通道与疾病 | 第28-33页 |
2 特异性识别钾通道的多肽简介 | 第33-41页 |
2.1 多肽的发现及设计改造 | 第33-37页 |
2.2 钾离子通道毒素的功能及其在钾通道研究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2.3 多肽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3 多肽与钾通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41-49页 |
3.1 多肽识别钾通道的活性表面 | 第41-44页 |
3.2 钾通道决定多肽作用的功能区域 | 第44-49页 |
4 本论文的出发点 | 第49-50页 |
第二章 钾通道SK3选择性控制多肽识别的机制研究 | 第50-69页 |
摘要 | 第50页 |
1 引言 | 第50-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2.1 材料 | 第52-53页 |
2.2 方法 | 第53-5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7-67页 |
3.1 SK3通道对不同蝎毒素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3.2 特异性识别SK3通道蝎毒素的结构特征 | 第58-61页 |
3.3 SK3通道turret区域决定多肽选择性识别的功能残基 | 第61-65页 |
3.4 “多肽筛选器”决定多肽特异性识别SK3通道的分子机制 | 第65-67页 |
4 讨论 | 第67-69页 |
第三章 多肽BmP05-T以β折叠为键合表面识别SK3通道的机制研究 | 第69-82页 |
摘要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69-7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2.1 材料 | 第71页 |
2.2 方法 | 第71-7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3-79页 |
3.1 多肽BmP05-T作用SK3通道的活性表面分析 | 第73页 |
3.2 NMR技术解析多肽BmP05-T的结构特征 | 第73-75页 |
3.3 多肽BmP05-T作用SK3通道的功能残基 | 第75-78页 |
3.4 多肽BmP05-T与SK3通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 第78-79页 |
4 讨论 | 第79-82页 |
第四章 人源多肽hBD2与Kv1.3钾通道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82-104页 |
摘要 | 第82页 |
1 引言 | 第82-8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2.1 材料 | 第84-85页 |
2.2 方法 | 第85-8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8-102页 |
3.1 多肽hBD2的结构分析 | 第88-89页 |
3.2 hBD2作用不同钾通道的药理学活性 | 第89-91页 |
3.3 多肽hBD2作用Kv1.3通道胞外区域的鉴定 | 第91-94页 |
3.4 多肽hBD2作用Kv1.3通道孔区的药理学机制 | 第94-96页 |
3.5 多肽hBD2作用Kv1.3通道S1-S2 linker的药理学机制 | 第96-100页 |
3.6 多肽hBD2作用T细胞Kv1.3通道药理学活性研究 | 第100-102页 |
4 讨论 | 第102-104页 |
研究总结及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