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节日、节令论文--革命节日、纪念日总志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其弘扬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 研究动态与本论题的新意第11-15页
        1.2.1 研究动态第11-14页
        1.2.2 论题的新意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特征第16-23页
    2.1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第16-19页
        2.1.1 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第17页
        2.1.2 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第17-18页
        2.1.3 合家团圆、家庭为重的亲情纽带第18-19页
        2.1.4 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理念第19页
    2.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特征第19-23页
        2.2.1 周期性第20页
        2.2.2 民族性第20-21页
        2.2.3 传承性第21-22页
        2.2.4 实用性第22-23页
第三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第23-34页
    3.1 对接传统文化第23-25页
        3.1.1 传统文化的传承第24页
        3.1.2 现代文化的接续第24-25页
    3.2 丰富德育内涵第25-29页
        3.2.1 "感恩"与"孝道"教育第25-26页
        3.2.2 生命教育第26-27页
        3.2.3 和谐人际关系育第27-28页
        3.2.4 勤俭节约教育第28页
        3.2.5 爱情观教育第28-29页
    3.3 提供情感参与平台第29-32页
        3.3.1 为调节人际关系提供机会第29-30页
        3.3.2 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第30-31页
        3.3.3 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供引导第31-32页
    3.4 促使学校德育改良第32-34页
        3.4.1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相互结合第32-33页
        3.4.2 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相互补充第33-34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第34-43页
    4.1 德育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则第34-37页
        4.1.1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原则第34-35页
        4.1.2 全球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原则第35-36页
        4.1.3 创新性与原真性相统一的原则第36-37页
    4.2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第37-43页
        4.2.1 发挥政府职能第37-38页
        4.2.2 创新参与模式第38-39页
        4.2.3 完善教育环境第39-40页
        4.2.4 借鉴成功经验第40-43页
第五章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门山山前带盆山—盆岭耦合构造模式研究及油气有利区域评价
下一篇:政治文化变迁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