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理论论文

气体碳氢燃料在常压及压力条件下的燃烧特性激光诊断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写及术语表第18-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8页
    1.1 引言第19-23页
    1.2 生产实践中的燃烧环境第23-28页
        1.2.1 燃气轮机的发展与研究要求第24-26页
        1.2.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机组(IGCC)的工作环境第26-28页
    1.3 常见的燃烧激光诊断技术第28-35页
        1.3.1 激光诊断技术的优势第28-31页
        1.3.2 PLIF技术第31-32页
        1.3.3 LIBS技术第32-34页
        1.3.4 PIV技术第34页
        1.3.5 CARS技术第34-3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第35-38页
第2章 实验系统及仪器介绍第38-50页
    2.1 激光诊断系统概述第38页
    2.2 PLIF测量系统第38-43页
        2.2.1 Alexandrite激光器第38-39页
        2.2.2 Nd:YAG激光器第39-40页
        2.2.3 燃料激光器第40-42页
        2.2.4 ICCD相机第42-43页
    2.3 LSF测量系统第43-45页
        2.3.1 光谱仪第43-44页
        2.3.2 光电倍增管第44-45页
        2.3.3 示波器第45页
    2.4 燃烧器第45-50页
        2.4.1 本生管第45-46页
        2.4.2 热流量燃烧器Heat Flux第46-48页
        2.4.3 Mckenna Burner第48页
        2.4.4 高压燃烧系统第48-50页
第3章 50 atm高压燃烧实验系统设计及搭建第50-64页
    3.1 硬件设计第50-57页
        3.1.1 硬件介绍第50-54页
        3.1.2 硬件连接第54-57页
    3.2 软件系统第57-60页
        3.2.1 软件安装及初始化第58-60页
    3.3 实验操作及各项防护第60-62页
        3.3.1 压力控制(及相关各项报警)第60页
        3.3.2 实验点火流程(点火相关各项报警)第60-61页
        3.3.3 热电偶的监测(相关各项报警)第61-62页
    3.4 常压工况验证第62-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高压环境下层流火焰结构及火焰速度测量第64-96页
    4.1 层流火焰速度第64-67页
        4.1.1 热流量炉法测速第65页
        4.1.2 球形火焰法测速第65-66页
        4.1.3 本生火焰法测速第66-67页
    4.2 CH-PLIF实验方法第67-73页
        4.2.1 激光检测系统第67-68页
        4.2.2 高压操作系统第68页
        4.2.3 二维数据处理流程第68-70页
        4.2.4 实验工况列表第70-71页
        4.2.5 CH自由基的分布第71-73页
    4.3 CH_4-air火焰中CH二维信号分析及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第73-84页
        4.3.1 压力对恒定通量气体层流火焰速度的影响第73-75页
        4.3.2 供气速度对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的影响第75-77页
        4.3.3 CH_4-air火焰层流火焰速度的变化第77-81页
        4.3.4 本生火焰顶端圆弧面曲率半径R_(tip)的变化第81-83页
        4.3.5 CH信号层厚度的变化第83-84页
    4.4 CH_4-H_2-C_2H_6合成气中CH二维信号及层流火焰速度测量第84-94页
        4.4.1 混合气层流火焰速度随压力的变化第85-90页
        4.4.2 本生火焰顶端圆弧面曲率半径R_(tip)与可燃组分的关系第90-91页
        4.4.3 CH信号层厚度与可燃组分的关系第91-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5章 甲烷及合成气火焰中NO的定量测量及动力学机理模拟第96-130页
    5.1 燃烧过程中的NO排放第96-98页
    5.2 NO LSF的实验方法第98-105页
        5.2.1 实验装置第98-100页
        5.2.2 NO浓度的标定第100-102页
        5.2.3 实验不确定性讨论第102-103页
        5.2.4 验证实验第103-104页
        5.2.5 动力学模型第104-105页
    5.3 H_2/CO合成气火焰中的NO排放第105-116页
        5.3.1 当量比对NO生成的影响第105-109页
        5.3.2 CO/H_2比例对NO排放的影响第109-112页
        5.3.3 CO_2/N_2稀释对NO排放的影响第112-116页
    5.4 甲烷及含甲烷合成气火焰中的NO排放第116-127页
        5.4.1 甲烷空气火焰中当量比对NO排放的影响第116-122页
        5.4.2 CH_4比例对合成气NO排放的影响第122-127页
    5.5 本章小结第127-130页
第6章 合成气火焰的湍流燃烧特性研究第130-154页
    6.1 湍流燃烧特性的研究第130页
    6.2 湍流火焰中的CH-PLIF实验第130-140页
        6.2.1 CH-PLIF实验方法第130-132页
        6.2.2 H_2比例对燃烧的影响第132-136页
        6.2.3 雷诺数对燃烧的影响第136-140页
    6.3 湍流火焰中的OH-PLIF实验第140-149页
        6.3.1 OH-PLIF实验方法第140-142页
        6.3.2 雷诺数对燃烧的影响第142-144页
        6.3.3 CO/CH_4对燃烧的影响第144-146页
        6.3.4 典型煤裂解气湍流火焰结构分析第146-149页
    6.4 高压湍流实验的可行性分析第149-152页
        6.4.1 热负荷计算第149-151页
        6.4.2 压力环境下PLIF信号变化第151-152页
    6.5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154-159页
    7.1 主要内容及结论第154-157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57页
    7.3 未来工作展望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转式潮流能水轮机叶片翼型优化与流场可视化研究
下一篇: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