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计算机取证分析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图目录第12-14页
表目录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计算机取证的发展第17-21页
        1.2.1 国外计算机取证发展概况第17-20页
        1.2.2 国内计算机取证发展概况第20-21页
    1.3 电子证据第21-23页
        1.3.1 电子证据的特点第21-22页
        1.3.2 电子证据的来源第22-23页
    1.4 计算机取证程序第23-25页
        1.4.1 计算机取证原则第23-24页
        1.4.2 计算机取证过程第24-25页
    1.5 取证分析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第25-26页
    1.6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7 内容组织第27-29页
第2章 计算机取证调查过程模型研究第29-47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国外取证过程模型的发展第30-36页
        2.2.1 基本过程模型第30页
        2.2.2 事件响应过程模型第30-31页
        2.2.3 法律执行过程模型第31-32页
        2.2.4 抽象过程模型第32-33页
        2.2.5 集成数字调查过程模型第33页
        2.2.6 综合数字调查过程模型第33-35页
        2.2.7 增强数字调查过程模型第35-36页
    2.3 国内取证过程模型的发展第36-39页
        2.3.1 计算机取证层次模型第36-37页
        2.3.2 基于需求的计算机取证过程模型第37页
        2.3.3 多维计算机取证过程模型第37-39页
    2.4 计算机取证调查过程模型第39-44页
        2.4.1 我国计算机取证法学问题现状第39-40页
        2.4.2 计算机取证调查过程与传统证据调查过程的区别第40-42页
        2.4.3 计算机取证调查过程模型结构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3章 人工免疫行为轮廓证据分析方法第47-65页
    3.1 引言第47-49页
    3.2 关联规则挖掘第49-50页
    3.3 人工免疫系统和克隆选择算法第50-53页
        3.3.1 人工免疫系统第50-52页
        3.3.2 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第52-53页
    3.4 人工免疫行为轮廓证据分析原理第53-55页
        3.4.1 数据预处理第54页
        3.4.2 行为轮廓构造第54-55页
        3.4.3 异常数据检测第55页
    3.5 行为轮廓构造算法第55-58页
        3.5.1 亲和度函数第56页
        3.5.2 克隆操作第56页
        3.5.3 克隆变异第56-57页
        3.5.4 克隆重组第57页
        3.5.5 克隆选择第57页
        3.5.6 算法流程第57-58页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63页
        3.6.1 实验数据集第58页
        3.6.2 用关联规则构造行为轮廓的实验结果第58-60页
        3.6.3 用频繁模式构造行为轮廓的实验结果第60-62页
        3.6.4 异常数据检测实验结果第62-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隐马尔科夫模型证据融合方法第65-87页
    4.1 引言第65-67页
    4.2 隐马尔科夫模型及其解码算法第67-70页
        4.2.1 隐马尔科夫模型第67-69页
        4.2.2 隐马尔科夫模型解码算法第69-70页
    4.3 计算机证据元数据表示方法第70-74页
        4.3.1 计算机证据元数据第70-72页
        4.3.2 计算机证据元数据的表示第72-74页
    4.4 元证据的聚合第74-77页
        4.4.1 差异度第75-76页
        4.4.2 元证据聚合算法第76-77页
    4.5 HMM证据融合原理第77-78页
    4.6 证据链构造算法第78-80页
    4.7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0-86页
        4.7.1 实验数据集第81页
        4.7.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1-86页
    4.8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人工免疫网络聚类数据过滤方法第87-109页
    5.1 引言第87-89页
    5.2 人工免疫网络数据流聚类原理第89-95页
        5.2.1 数据流第89-91页
        5.2.2 人工免疫网络聚类原理第91-95页
    5.3 人工免疫网络聚类过滤原理第95-96页
    5.4 人工免疫网络聚类过滤算法第96-102页
        5.4.1 抗原第97页
        5.4.2 抗原和DIB的隶属度第97-98页
        5.4.3 DIB的刺激第98-99页
        5.4.4 人工免疫网络的进化第99-100页
        5.4.5 人工免疫网络规模的抑制第100页
        5.4.6 算法流程第100-102页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2-107页
        5.5.1 实验数据集第102页
        5.5.2 实验数据预处理第102-105页
        5.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5-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3页
    6.1 引言第109页
    6.2 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6.3 下一步工作第110-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2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主持的科研项目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宪政视野下的土地问题--以土地权利为分析中心
下一篇:长循环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含药脂质体抗肿瘤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