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微波热解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微波热解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微波热解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微波热解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微波热解硬件系统设计 | 第22-32页 |
2.1 微波热解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22页 |
2.2 微波热解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22-23页 |
2.2.1 使用环境指标 | 第22-23页 |
2.2.2 性能指标 | 第23页 |
2.3 微波热解保护气体系统设计 | 第23-24页 |
2.4 微波热解冷凝收集系统设计 | 第24-25页 |
2.5 微波热解反应控制系统设计 | 第25-31页 |
2.5.1 微波发生器模块 | 第26页 |
2.5.2 传感器模块 | 第26-28页 |
2.5.3 PLC主控模块 | 第28-29页 |
2.5.4 模拟量扩展模块 | 第29页 |
2.5.5 功率与接触器控制模块 | 第29-30页 |
2.5.6 触控显示模块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微波热解软件系统设计 | 第32-42页 |
3.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32-35页 |
3.1.1 参数设置界面 | 第32-33页 |
3.1.2 手动控制界面 | 第33页 |
3.1.3 温度控制界面 | 第33-34页 |
3.1.4 自动控制界面 | 第34-35页 |
3.2 PLC控制程序设计 | 第35-41页 |
3.2.1 温度信息采集程序 | 第35-37页 |
3.2.2 微波热解系统开启程序 | 第37-38页 |
3.2.3 工作时长限定程序 | 第38-39页 |
3.2.4 手动控制程序 | 第39页 |
3.2.5 温度控制程序 | 第39-40页 |
3.2.6 自动控制程序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稻秆微波热解特性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42-56页 |
4.1 试验原料、设备与试剂 | 第42-43页 |
4.1.1 试验原料 | 第42页 |
4.1.2 设备与试剂 | 第42-43页 |
4.2 微波热解试验步骤 | 第43-46页 |
4.3 热解温度对稻秆微波热解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1 热解产物分布 | 第46-47页 |
4.3.2 气体产物分析 | 第47-48页 |
4.4 微波功率对稻秆微波热解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1 热解产物分布 | 第48-49页 |
4.4.2 气体产物分析 | 第49-50页 |
4.5 含水率对稻秆微波热解的影响 | 第50-52页 |
4.5.1 热解产物分布 | 第50-51页 |
4.5.2 气体产物分析 | 第51-52页 |
4.6 催化剂对稻秆微波热解的影响 | 第52-54页 |
4.6.1 热解产物分布 | 第52-53页 |
4.6.2 气体产物分析 | 第53-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稻秆微波热解特性的多因素试验研究 | 第56-69页 |
5.1 微波热解试验安排及结果 | 第56-60页 |
5.1.1 试验设计安排 | 第56-57页 |
5.1.2 试验结果 | 第57-58页 |
5.1.3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 | 第58-60页 |
5.2 微波热解产物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5.2.1 液体产率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5.2.2 固体产率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5.2.3 气体产率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5.3 微波热解气体产物组分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5.3.1 CH_4含量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5.3.2 CO_2含量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5.3.3 H_2含量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6页 |
5.3.4 CO含量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9-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0-71页 |
6.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