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控龙门铣床结构设计与虚拟样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提出及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1-15页 |
1.3.1 国外发展情况 | 第11-14页 |
1.3.2 国内发展动态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机床设计的相关技术 | 第18-24页 |
2.1 机床结构设计流程 | 第18页 |
2.2 机床支承件设计 | 第18-19页 |
2.3 机床关键性能 | 第19-21页 |
2.3.1 结构刚度 | 第20页 |
2.3.2 结构振动 | 第20页 |
2.3.3 热变形 | 第20-21页 |
2.4 现代机床设计技术 | 第21-24页 |
2.4.1 模块化设计 | 第21页 |
2.4.2 系列化设计 | 第21-22页 |
2.4.3 虚拟样机及有限元分析技术 | 第22-24页 |
3 龙门铣床主结构的设计与建模 | 第24-40页 |
3.1 龙门铣床主结构的设计方案 | 第24-26页 |
3.1.1 传统动梁型龙门铣床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3.1.2 传统动梁型龙门铣床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2 龙门铣床主结构的改进思想和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3.3 龙门铣床整体结构规划设计 | 第27-28页 |
3.4 龙门铣床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28-33页 |
3.4.1 立柱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28-29页 |
3.4.2 动横梁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29-30页 |
3.4.3 托板与滑枕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0-32页 |
3.4.4 床身与工作台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2-33页 |
3.4.5 顶梁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33页 |
3.5 功能部件的设计和选型 | 第33-36页 |
3.5.1 铣削功率计算和主轴电动机选型设计 | 第33-35页 |
3.5.2 滚珠丝杠选型设计 | 第35-36页 |
3.6 机床结构部件虚拟装配 | 第36-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关键结构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0-60页 |
4.1 切削载荷计算 | 第40-41页 |
4.2 机床整机结构及工况分析 | 第41-42页 |
4.3 立柱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2-48页 |
4.3.1 立柱工况载荷分析 | 第42-44页 |
4.3.2 立柱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4.3.3 立柱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3.4 立柱模态分析 | 第47-48页 |
4.4 动横梁有限元分析 | 第48-55页 |
4.4.1 动横梁工况载荷分析 | 第48-51页 |
4.4.2 动横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1页 |
4.4.3 动横梁结构静力分析 | 第51-54页 |
4.4.4 动横梁模态分析 | 第54-55页 |
4.5 工作台有限元分析 | 第55-59页 |
4.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4.5.2 静力分析 | 第56-57页 |
4.5.3 模态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合面处理与装配体有限元分析 | 第60-86页 |
5.1 龙门铣床结构与结合面分析 | 第60-62页 |
5.1.1 机床装配结构分析 | 第60-61页 |
5.1.2 结合面处理 | 第61-62页 |
5.2 装配体结构分析方案 | 第62-64页 |
5.2.1 结构的分解 | 第62-63页 |
5.2.2 装配体结构分析方案 | 第63-64页 |
5.3 龙门框架组件模态分析 | 第64-70页 |
5.3.1 龙门框架组件模态分析 | 第65-68页 |
5.3.2 龙门框架组件模态综合分析 | 第68-70页 |
5.4 横梁组件有限元分析 | 第70-76页 |
5.4.1 横梁组件静力分析 | 第70-74页 |
5.4.2 横梁组件综合分析 | 第74-75页 |
5.4.3 横梁组件模态分析 | 第75-76页 |
5.5 龙门组件有限元分析 | 第76-80页 |
5.5.1 龙门组件动态静力分析 | 第77-78页 |
5.5.2 龙门组件模态分析 | 第78-80页 |
5.6 工作台组件有限元分析 | 第80-84页 |
5.6.1 工作台组件静力分析 | 第81-82页 |
5.6.2 工作台组件模态分析 | 第82-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