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轮胎论文

基于轮胎X光图像的0号带束层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纹理分析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11-13页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第11页
        1.3.2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第11-13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2 轮胎X光图像检测的理论基础及纹理算法概述第15-29页
    2.1 X光图像检测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2.1.1 X射线的特性第15页
        2.1.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15-16页
        2.1.3 X光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第16-18页
    2.2 轮胎缺陷检测概述第18-20页
        2.2.1 轮胎X光无损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第18-19页
        2.2.2 轮胎X光图像特点及常见缺陷第19-20页
        2.2.3 轮胎X光自动识别的要求第20页
    2.3 常用的纹理缺陷识别算法简介第20-28页
        2.3.1 基于结构的纹理分析方法第21-23页
        2.3.2 基于统计的纹理分析方法第23-24页
        2.3.3 基于随机模型的纹理分析方法第24-25页
        2.3.4 基于空频域联合的纹理分析方法第25-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基于GLCM算法的0号带束层接头缺陷检测第29-4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基本理论第29-36页
        3.2.1 算法描述第29-32页
        3.2.2 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参量第32-35页
        3.2.3 特征参量的选取第35-36页
    3.3 GLCM算法应用及实验结果分析第36-44页
        3.3.1 GLCM算法应用第36-37页
        3.3.2 实验结果第37-41页
        3.3.3 实验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7页
4 基于Gabor纹理分析算法的0号带束层接头缺陷检测第47-61页
    4.1 Gabor函数与人类视觉感知第47-48页
    4.2 Gabor变换及其空频域特性第48-51页
    4.3 Gabor展开式纹理特征第51-53页
    4.4 Gabor纹理分析算法应用及实验结果分析第53-60页
        4.4.1 Gabor滤波器设计第53-56页
        4.4.2 Gabor算法的应用第56-57页
        4.4.3 实验结果第57-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0号带束层接头缺陷检测算法第61-83页
    5.1 算法的理论基础第61-68页
        5.1.1 行、列灰度投影算法第61页
        5.1.2 均值滤波第61-62页
        5.1.3 中值滤波第62-64页
        5.1.4 图像归一化第64-65页
        5.1.5 图像二值化第65-66页
        5.1.6 传统的模板匹配算法第66-68页
    5.2 非周期性纹理的0号带束层接头检测算法第68-72页
        5.2.1 算法详述第68-70页
        5.2.2 仿真分析第70-72页
    5.3 周期性纹理的0号带束层接头检测算法第72-79页
        5.3.1 算法详述第72-75页
        5.3.2 仿真分析第75-79页
    5.4 实验结果第79-82页
        5.4.1 可视结果分析第79-81页
        5.4.2 量化结果分析第81-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6 轮胎X光自动识别系统软件设计第83-91页
    6.1 需求分析及软件开发环境第83-85页
        6.1.1 需求分析第83-84页
        6.1.2 系统软件的开发环境第84页
        6.1.3 Visual Studio 2012程序框架设计第84-85页
    6.2 系统模块设计第85-88页
        6.2.1 X光机接口模块及输入模块第85页
        6.2.2 用户管理模块第85-86页
        6.2.3 显示模块第86-87页
        6.2.4 图像处理模块第87页
        6.2.5 结果显示模块及缺陷数据存储模块第87-88页
    6.3 软件测试结果第88-90页
    6.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91-95页
    总结第91-92页
    展望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镇房屋性能提升的指标体系与关键建造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一维/三维联合仿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性能匹配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