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研究--从教师的视角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课堂互动作用研究 | 第11-12页 |
2.课堂师生互动提问研究 | 第12-14页 |
3.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研究 | 第14-15页 |
4.课堂师生互动的对象研究 | 第15-16页 |
5.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18页 |
6.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 | 第18-19页 |
7.国内外研究的分析 | 第19-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互动 | 第20页 |
2.师生互动 | 第20-21页 |
3.课堂师生互动 | 第21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人际互动理论 | 第22页 |
2.社会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3.交往行为理论 | 第23-24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4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4-27页 |
1.问卷框架 | 第24-25页 |
2.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3.问卷内容 | 第26-27页 |
4.问卷的信度 | 第2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1.文献法 | 第27-28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8页 |
3.观察法 | 第28页 |
4.访谈法 | 第28-29页 |
四、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59页 |
(一)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整体特征 | 第30-43页 |
1.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观念维度 | 第31-33页 |
2.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问题维度 | 第33-34页 |
3. 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形式维度 | 第34-36页 |
4. 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对象维度 | 第36-40页 |
5. 小学课堂教学的课堂师生互动评价维度 | 第40-41页 |
6. 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反思维度 | 第41-43页 |
(二)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的群体差异分析 | 第43-59页 |
1.不同性别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43-46页 |
2.不同学历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46-48页 |
3.不同教龄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48-50页 |
4.不同任教科目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50-53页 |
5.不同任教年级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53-55页 |
6.不同任教地区小学教师的群体差异 | 第55-59页 |
五、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9-66页 |
(一)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观念与行为存在偏差 | 第59-60页 |
(二)课堂师生互动问题多处于低认知水平 | 第60-61页 |
(三)课堂师生形式单一 | 第61-63页 |
(四)课堂互动对象存在价值倾向 | 第63-64页 |
(五)课堂互动反思意识有待加强 | 第64-66页 |
六、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的建议及对策 | 第66-72页 |
(一)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 第66-69页 |
1.增强小学教学的师生互动观念 | 第66-67页 |
2.加强对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引导 | 第67页 |
3.更新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 第67-68页 |
4.注重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反思能力的提高 | 第68-69页 |
(二)注重营造课堂师生互动公平教育环境 | 第69-70页 |
1.在教学活动中合理选择互动对象 | 第69页 |
2.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定期进行座位的调整 | 第69-70页 |
(三)构建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体系 | 第70-72页 |
1.加强教师入职前后一体化教育 | 第70页 |
2.注重教师课堂师生互动实践经验的积累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一 | 第75-77页 |
附录二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