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转型维度的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可行性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对传统出版范式的理解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内涵 | 第18-24页 |
一、传承: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内容坚守 | 第20-21页 |
二、融合:媒介融合共生下的出版互动 | 第21-23页 |
三、创新:互动媒体冲击下的传播学审视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必要与可能 | 第24-31页 |
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矛盾升级 | 第24-26页 |
二、西方重构传统出版已先行一步 | 第26-28页 |
三、政府扶持为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 第28-29页 |
四、传统出版资源的积累奠定根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宏观视角 | 第31-56页 |
第一节 行政管理体系 | 第31-35页 |
一、出版管理体制 | 第31-33页 |
二、出版运营机制 | 第33-34页 |
三、高层领导管理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出版服务体系 | 第35-40页 |
一、教育+出版:教育资源的数字应用 | 第35-37页 |
二、移动+出版:数字资源的多端开发 | 第37-40页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体系 | 第40-46页 |
一、数字版权:内容属性与作者权益 | 第40-42页 |
二、知识产权:商品属性与二次开发 | 第42-46页 |
第四节 人才保障体系 | 第46-56页 |
一、内部升级:传统出版人的二次培训 | 第47-48页 |
二、外部对接:新型出版人的全新开发 | 第48-53页 |
三、产研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携手打造 | 第53-56页 |
第四章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微观视角 | 第56-75页 |
第一节 选题策划网络化 | 第56-62页 |
一、互联网思维活跃 | 第57-59页 |
二、大数据应用智能 | 第59-62页 |
第二节 编校印刷数字化 | 第62-66页 |
一、自助出版很亮眼 | 第62-64页 |
二、按需印刷潜力大 | 第64-66页 |
第三节 营销发行多样化 | 第66-71页 |
一、社群电商方兴未艾 | 第66-67页 |
二、众筹出版渐成潮流 | 第67-68页 |
三、网上书店风头正劲 | 第68-69页 |
四、实体书店改造升级 | 第69-71页 |
第四节 盈利模式多元化 | 第71-75页 |
一、数字出版物的B2X模式 | 第71-73页 |
二、传统出版价值链的整合 | 第73-75页 |
第五章 传统出版范式重构的几点建议 | 第75-92页 |
第一节 拓展阅读市场是重点 | 第75-79页 |
一、培养阅读习惯 | 第75-77页 |
二、丰富阅读形式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创新内容供给是根本 | 第79-82页 |
一、内容“唱戏” | 第80-81页 |
二、媒介“搭桥” | 第81-82页 |
第三节 培养技术人才是关键 | 第82-86页 |
一、技术要精 | 第82-84页 |
二、人才要专 | 第84-85页 |
三、管理要活 | 第85-86页 |
第四节 激活版权和延伸产业链是途径 | 第86-92页 |
一、重视版权的经营 | 第86-87页 |
二、坚持出版走出去 | 第87-88页 |
三、延伸出版产业链 | 第88-92页 |
结语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