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低密度格码在双路径中继信道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19页
第二章 LDLC码的基本原理第19-39页
    2.1 格码的定义第19-20页
    2.2 LDLC码的定义第20-21页
    2.3 LDLC码的整形算法第21-24页
    2.4 LDLC码的量化译码算法第24-27页
    2.5 LDLC码的高效译码算法第27-36页
        2.5.1 LDLC码的高斯参数译码算法第27-30页
        2.5.2 高斯混合减少算法第30-32页
        2.5.3 LDLC码的 3/2 高斯参数译码算法第32-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三章 基于串行干扰消除的LDLC编码传输协议第39-57页
    3.1 系统模型第39-41页
    3.2 编码策略第41-44页
        3.2.1 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编码机制第41-42页
        3.2.2 码本分解第42-43页
        3.2.3 码本分量的整形第43-44页
    3.3 译码策略第44-50页
        3.3.1 中继节点的译码过程第45-47页
        3.3.2 目的节点的译码过程第47-50页
    3.4 系统的可达速率第50-52页
    3.5 性能仿真分析第52-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基于脏纸编码的LDLC编码传输协议第57-75页
    4.1 系统模型第57页
    4.2 编码策略第57-60页
    4.3 译码策略第60-66页
        4.3.1 中继节点的译码过程第60-62页
        4.3.2 目的节点的译码过程第62-66页
    4.4 系统的可达速率第66-68页
    4.5 性能仿真分析第68-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作者简介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携能协作传感器网络能效研究
下一篇:新模式SAR雷达系统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