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2.1 无芒隐子草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1.1 无芒隐子草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11页 |
2.1.2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第11页 |
2.1.3 种子生产 | 第11-12页 |
2.1.4 抗旱性研究 | 第12-13页 |
2.2 闭花授粉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2.2.1 闭花授粉的类型 | 第13-14页 |
2.2.2 闭花授粉的分布 | 第14-15页 |
2.2.3 闭花授粉花器官的变异 | 第15-21页 |
2.2.4 闭花授粉种子异型性研究 | 第21页 |
2.2.5 闭花授粉的相关基因 | 第21-22页 |
2.3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2.3.1 RNA-Seq技术 | 第23页 |
2.3.2 RNA-Seq的应用 | 第23-24页 |
2.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4.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无芒隐子草闭花授粉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 | 第26-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不同节间部位种子的性状差异 | 第26页 |
3.1.3 小穗发育的不同阶段和花器官的显微观察 | 第26页 |
3.1.4 冷冻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第26-27页 |
3.1.5 花粉扫描电镜的观察 | 第27页 |
3.1.6 花粉活力的测定 | 第27页 |
3.1.7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3.2.1 穗部表型 | 第27-28页 |
3.2.2 不同节间种子的性状差异 | 第28-29页 |
3.2.3 花的不同发育阶段 | 第29-30页 |
3.2.4 花和浆片的显微观察 | 第30-31页 |
3.2.5 浆片的显微观察 | 第31页 |
3.2.6 花粉扫描电镜的观察 | 第31-32页 |
3.2.7 花粉活力的测定 | 第32-33页 |
3.3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无芒隐子草闭花授粉的转录组研究 | 第35-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4.1.2 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 | 第35页 |
4.1.3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 第35页 |
4.1.4 功能注释 | 第35-36页 |
4.1.5 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al expressed genes,DEGs)的鉴定 | 第36页 |
4.1.6 花相关基因的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 | 第36页 |
4.1.7 SSR分子标记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4.2.1 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组装 | 第36-37页 |
4.2.2 转录组功能基因的注释 | 第37-40页 |
4.2.3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GO富集性分析 | 第40页 |
4.2.4 花相关基因和qRT-PCR验证 | 第40-45页 |
4.2.5 SSR分子标记 | 第45-46页 |
4.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全文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7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