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三、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 第26-39页 |
第一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 | 第26-29页 |
一、楚雄经济开发区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 | 第26-27页 |
二、楚雄经济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三、楚雄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用地范围情况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 | 第31-35页 |
第四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实施情况 | 第35-39页 |
第三章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39-59页 |
第一节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3页 |
一、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第39-40页 |
二、确定评价指标及指标现状值 | 第40-43页 |
第二节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7页 |
一、权重区间 | 第44页 |
二、权重确定方法 | 第44-47页 |
第三节 指标标准值确定 | 第47-50页 |
一、标准值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二、标准值取值 | 第48-50页 |
第四节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 第50-55页 |
一、指标标准化 | 第50-52页 |
二、子目标分值计算 | 第52-53页 |
三、目标分值计算 | 第53-54页 |
四、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 | 第54-55页 |
第五节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页 |
第六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与其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比 | 第55-57页 |
第七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楚雄经济开发区重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59-72页 |
第一节 选取重点工业企业 | 第59-60页 |
第二节 重点工业企业用地情况 | 第60-66页 |
一、重点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 | 第60-61页 |
二、重点工业企业用地结构 | 第61-63页 |
三、重点工业企业容积率同国家标准对比分析 | 第63页 |
四、重点工业企业土地投入强度同国家标准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第三节 重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第66-71页 |
一、评价指标体系 | 第66-67页 |
二、指标标准值 | 第67-68页 |
三、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 | 第68-69页 |
四、评价结果 | 第69-71页 |
第四节 重点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结论及建议 | 第72-75页 |
第一节 楚雄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论 | 第72页 |
第二节 对楚雄经济开发区实行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 第72-73页 |
第三节 规程改进建议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创新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75-76页 |
第一节 创新 | 第75页 |
第二节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