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久洛尼定的新型希夫碱比色荧光探针对离子的识别检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7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荧光分子探针第15-25页
        1.2.1 荧光产生的原理第15-16页
        1.2.2 荧光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2.3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第17-18页
        1.2.4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第18-25页
    1.3 久洛尼定荧光探针的发展现状第25-27页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27页
    1.5 参考文献第27-37页
第二章 一种可逆性比色荧光探针用于水体系中Al~(3+)的检测及在活体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第37-51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2.1 仪器第37-38页
        2.2.2 试剂第38页
        2.2.3 L的合成第38页
        2.2.4 实验方法第38-39页
        2.2.5 细胞实验第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2.3.1 L和L-Al~(3+)的光谱特性第39-40页
        2.3.2 L对Al~(3+)的荧光测定第40-42页
        2.3.3 结合模式第42-44页
        2.3.4 细胞荧光成像第44-45页
    2.4 结论第45页
    2.5 参考文献第45-51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Cu~(2+)置换法检测水溶液和活体细胞中CN~-的新型荧光探针第51-67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仪器第51-52页
        3.2.2 试剂第52页
        3.2.3 L的合成第52页
        3.2.4 试验方法第52-53页
        3.2.5 细胞试验第53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3-61页
        3.3.1 L对Cu~(2+)的光谱响应第53-55页
        3.3.2 L-Cu~(2+)络合物检测CN~-第55-58页
        3.3.3 结合模式与检测机理第58-59页
        3.3.4 实际样品分析第59-61页
    3.4 总结第61页
    3.5 参考文献第61-67页
第四章 一种可识别检测Al~(3+)和Cu~(2+)的多功能比色荧光探针第67-86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实验部分第68-69页
        4.2.1 仪器第68页
        4.2.2 试剂第68页
        4.2.3 L的合成第68-69页
        4.2.4 实验方法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9页
        4.3.1 L和L-Al~(3+)的光谱特性第69-71页
        4.3.2 L测定Al~(3+)荧光特性的考察第71页
        4.3.3 L和Al~(3+)的结合模式第71-74页
        4.3.4 L和L-Cu~(2+)的光谱特性第74-75页
        4.3.5 L测定Cu~(2+)荧光特性的考察第75-76页
        4.3.6 L和Cu~(2+)的结合模式第76-79页
        4.3.7 实际样品分析第79页
    4.4 总结第79-80页
    4.5 参考文献第80-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究烯醇及胺基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性能
下一篇: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