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4页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2页
        1.新启蒙运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2.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2页
    (三)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2-13页
    (四)本选题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况第14-32页
    (一)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的概况第14-24页
        1.历史成因第14-18页
        2.发展历程第18-22页
        3.精神实质和思想特色第22-24页
    (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情况第24-30页
        1.历史动因第24-28页
        2.发展历程第28-29页
        3.主要成就和需求导向第29-30页
    (三)“中国化”话语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交融第30-32页
二、新启蒙运动在学理层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第32-36页
    (一)参加新旧哲学论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第32-33页
    (二)促进了“中国化”时代语境,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33-36页
        1.提出了解中国国情和时代主题是中国化的前提第34页
        2.唯物辩证地分析中外文化的关系是中国化的主要方法第34-35页
        3.人民大众是中国化的主体第35-36页
三、新启蒙运动在实践层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36-40页
    (一)以爱国主义为旗帜,提高了民族意识第36-37页
    (二)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为新民主主义文化论提供丰富素材第37-38页
    (三)新启蒙运动高扬理性旗帜,增强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定力第38-40页
四、新启蒙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性第40-44页
    (一)时代背景复杂性、运动目的的多元化是被人褒贬不一的主要原因第40-41页
    (二)没有彻底实现运动目标的外部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迫在眉睫第41页
    (三)思想的分歧和理论的不彻底是运动未达初心的内部原因第41页
    (四)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任务超出了新启蒙运动本身的功能第41-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致谢第50-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养老机构护理员社会支持状况及构建研究--以杭州市S养老机构为例
下一篇:公益小组对改善城市学龄儿童亲子关系的行动研究--以“花样周末亲子行”小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