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其他剧艺术论文

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5页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二、资料来源第12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3页
    四、学术研究综述第13-15页
第一章 山西皮影戏的历史脉络第15-24页
    1.1 皮影戏概述第15页
    1.2 山西皮影戏的起源第15-17页
    1.3 山西皮影戏流派及其发展第17-24页
        1.3.1 明清时期皮腔影戏第17-19页
        1.3.2 清代碗碗腔影戏第19-20页
        1.3.3 民国早期碗碗腔影戏第20-21页
        1.3.4 革命战争时期碗碗腔影戏第21-23页
        1.3.5 解放后碗碗腔影戏第23-24页
第二章 山西皮影戏的民俗功能第24-28页
    2.1 宗教功能第24-26页
    2.2 娱乐功能第26-28页
第三章 山西皮影戏的艺术特征第28-39页
    3.1 音乐特征第28-33页
        3.1.1 皮腔影戏音乐第28-30页
        3.1.2 碗碗腔影戏音乐第30-33页
    3.2 美术特征第33-39页
        3.2.1 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第33-34页
        3.2.2 得意忘象的意境美第34-35页
        3.2.3 侧身造型的朴素美第35-36页
        3.2.4 图案构成的装饰美第36-39页
第四章 皮影戏台第39-42页
    4.1 桃树沟村关帝庙皮影戏台第40页
    4.2 前庞沟村佚名庙皮影戏台第40-41页
    4.3 神福村皮影木偶两用戏台第41页
    4.4 临汾市吴村镇南涧村孝慈庙木偶皮影戏台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2-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恩兄弟电影中的存在主义表达
下一篇:歌剧《草原之歌》中侬错加咏叹调的音乐形象及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