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电子文件真实性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保障 | 第10-11页 |
1.1.2 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主观认知要求认证 | 第11页 |
1.1.3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与可信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1 有关电子文件相关标准及生命周期相关研究 | 第15页 |
2.1.2 电子文件可信相关研究 | 第15页 |
2.1.3 对时间戳、数字签名,质量控制及法律凭证效力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2.1 有关电子文件相关标准及生命周期相关研究 | 第16页 |
2.2.2 电子文件可信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3 对时间戳、数字签名,质量控制及法律凭证效力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3.1.1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第20-25页 |
3.1.2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 | 第25页 |
3.2 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3.2.1 元数据 | 第25-26页 |
3.2.2 时间戳 | 第26页 |
3.2.3 数字签名 | 第26-27页 |
3.2.4 封装 | 第27页 |
3.3 本文研究对象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电子文件管理关键流程 | 第29-42页 |
4.1 电子文件管理路径的分解与梳理 | 第29-30页 |
4.1.1 业务生成系统管理阶段 | 第29页 |
4.1.2 ERMS管理阶段 | 第29页 |
4.1.3 TDR管理阶段 | 第29-30页 |
4.2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 第30-39页 |
4.2.1 系统设计开发阶段对元数据标准集的制定 | 第30-37页 |
4.2.2 对ERMS阶段增添的管理过程元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4.2.3 TDR阶段元数据增添的追踪 | 第38-39页 |
4.3 关键流程中质量控制数据交互与通信 | 第39-42页 |
4.3.1 从文件创建至鉴定处理流程 | 第39-40页 |
4.3.2 鉴定处理后至文件格式管理流程 | 第40页 |
4.3.3 文件格式管理至元数据打包封装流程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模型构建 | 第42-49页 |
5.1 电子文件质量控制模型 | 第42页 |
5.2 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引入时机与应用方法 | 第42-44页 |
5.2.1 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引入时机 | 第42-43页 |
5.2.2 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应用方法 | 第43-44页 |
5.3 数字签名产生的元数据 | 第44-45页 |
5.4 数字签名与电子文件的封装 | 第45-47页 |
5.5 跨部门流程间对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应用 | 第47-49页 |
5.5.1 文书部门—档案室对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应用 | 第47页 |
5.5.2 档案室—档案馆对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应用 | 第47-48页 |
5.5.3 档案馆—用户对时间戳、数字签名的应用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 | 第49-52页 |
6.1 快播案简介 | 第49页 |
6.2 以快播案为例——电子文件质量控制的思考 | 第49-50页 |
6.3 部门电子文件质量控制实施策略 | 第50-52页 |
6.3.1 扎实做好管理过程中机构的管理能力 | 第50页 |
6.3.2 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提高档案人员工作能力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