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常用词语英文缩写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防御素的结构和功能 | 第9-12页 |
1.1.1 防御素的结构 | 第9页 |
1.1.2 β防御素的生物学活性 | 第9-11页 |
1.1.3 猪β防御素基因在组织中的分布 | 第11-12页 |
1.2 防御素的应用前景 | 第12页 |
1.3 TLRs受体的结构功能 | 第12-13页 |
1.4 NF-κB和MAPK信号通路 | 第13页 |
1.5 荧光定量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 | 第13-15页 |
1.5.1 荧光定量PCR(RTFQ-PCR)技术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2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的应用 | 第14-15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2 引言 | 第1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5-18页 |
3.1.1 菌种和细胞 | 第15页 |
3.1.2 试剂耗材 | 第15-16页 |
3.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16-17页 |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18-24页 |
3.2.1 重组工程菌株BL21-PET30a-pBD2的诱导表达 | 第18页 |
3.2.2 重组蛋白的提取纯化 | 第18页 |
3.2.3 蛋白浓度测定 | 第18页 |
3.2.4 SDS-PAGE分析 | 第18-19页 |
3.2.5 重组蛋白活性分析 | 第19页 |
3.2.6 IPEC-J2细胞培养 | 第19-20页 |
3.2.7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 第20页 |
3.2.8 总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 第20-21页 |
3.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1-23页 |
3.2.10 细胞总蛋白抽提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 第23-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4.1 pBD2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24-25页 |
4.2 pBD2蛋白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 抑菌活性分析 | 第25-26页 |
4.3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的影响 | 第26-31页 |
4.3.1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6-27页 |
4.3.2 大肠杆菌感染细胞对TLRs表达的影响 | 第27页 |
4.3.3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7-29页 |
4.3.4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IL8、ZO-1、ZO-2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9-30页 |
4.3.5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内源性p BD2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6 大肠杆菌感染对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1页 |
4.4 pBD2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的影响 | 第31-34页 |
4.4.1 pBD2对大肠杆菌感染细胞TLR4和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1-33页 |
4.4.2 pBD2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IL8表达的影响 | 第33页 |
4.4.3 pBD2对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内源性p BD2表达的影响 | 第33-34页 |
5 讨论 | 第34-37页 |
5.1 pBD2体外对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5页 |
5.3 大肠杆菌感染对IPEC-J2细胞肠道屏障的影响 | 第35-36页 |
5.4 pBD2对大肠杆菌侵染细胞TLRs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 第36页 |
5.5 pBD2影响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 第36-37页 |
5.6 pBD2对大肠杆菌侵染细胞内源性p BD2表达的影响 | 第37页 |
6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Abstract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