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绪言 | 第7-9页 |
第1章 惩罚性赔偿概述 | 第9-16页 |
1.1 惩罚性赔偿的涵义 | 第9页 |
1.2 惩罚性赔偿与远古的加倍损害赔偿 | 第9-10页 |
1.3 近代英美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 第10-16页 |
1.3.1 17-18世纪,英美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 第10-11页 |
1.3.2 19世纪后,英国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 第11-12页 |
1.3.3 19世纪后,美国法上的惩罚性赔偿 | 第12-16页 |
第2章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适用条件及属性 | 第16-30页 |
2.1 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 | 第16-17页 |
2.1.1 补偿性赔偿 | 第16页 |
2.1.2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是否以补偿性赔偿的存在为前提 | 第16-17页 |
2.1.3 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与补偿性赔偿的数额之间的关系 | 第17页 |
2.2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 | 第17-20页 |
2.2.1 惩罚功能 | 第18页 |
2.2.2 遏制功能 | 第18-19页 |
2.2.3 补偿或赔偿功能 | 第19-20页 |
2.2.4 奖励功能 | 第20页 |
2.3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20-23页 |
2.3.1 主观要件 | 第20-21页 |
2.3.2 客观要件 | 第21-23页 |
2.4 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性质 | 第23-30页 |
2.4.1 公法责任说 | 第23-25页 |
2.4.2 私法责任说 | 第25-29页 |
2.4.3 经济法责任说 | 第29-30页 |
第3章 惩罚性赔偿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第30-41页 |
3.1 惩罚性赔偿是对民法补偿原则不足的重要弥补 | 第30-33页 |
3.1.1 补偿性原则 | 第30页 |
3.1.2 补偿性原则下,我国现行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 | 第30-32页 |
3.1.3 补偿原则理论上的缺陷 | 第32-33页 |
3.2 惩罚性赔偿是实现侵权行为法预防功能的重要手段 | 第33-38页 |
3.2.1 侵权行为法理应具备预防功能 | 第33-34页 |
3.2.2 侵权行为法功能的演变 | 第34-36页 |
3.2.3 侵权行为法的预防功能需要加强 | 第36-38页 |
3.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局限性 | 第38-41页 |
3.3.1 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不易确定 | 第38-39页 |
3.3.2 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问题 | 第39-40页 |
3.3.3 证据责任上的不公平 | 第40-41页 |
第4章 试述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 | 第41-52页 |
4.1 惩罚性赔偿的奖励功能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 | 第41-42页 |
4.2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42-49页 |
4.2.1 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2页 |
4.2.2 惩罚性赔偿在侵权领域的适用 | 第42-43页 |
4.2.3 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的适用 | 第43-49页 |
4.3 产品责任中应引入惩罚性赔偿 | 第49-50页 |
4.4 知识产权责任中应引入惩罚性赔偿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8-59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9-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