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0-1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基本原理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 第11-12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2-19页 |
1.3.1 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点 | 第12页 |
1.3.2 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1 传统的碳负极材料 | 第12-13页 |
1.3.2.2 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3 储锂合金与金属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3.1 锡基负极材料 | 第13-14页 |
1.3.3.2 硅基负极材料 | 第14-15页 |
1.3.4 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4.1 锡基氧化物 | 第15-16页 |
1.3.4.2 过渡金属氧化物 | 第16-19页 |
1.3.4.2.1 铁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4.2.2 锰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4.2.3 铜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4.2.4 镍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3.4.2.5 钴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实验与测试手段 | 第22-2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23-25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24页 |
2.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4页 |
2.2.3 热重分析 | 第24页 |
2.2.4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4页 |
2.2.5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4页 |
2.2.6 元素分析 | 第24-25页 |
2.2.7 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 | 第25页 |
2.2.8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 第25页 |
2.2.9 高角环形暗场扫描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 | 第25页 |
2.3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 第25-26页 |
2.3.1 负极极片的制作 | 第25-26页 |
2.3.2 扣式电池组装 | 第26页 |
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6-28页 |
2.4.1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4.2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氮掺杂碳/氧化亚钴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3.2.1 前驱体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2 Co(CO_3)_(0.5)(OH) 0.11H_2O/PPY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3.2.3 HP CoO@NC Nt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3.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29-36页 |
3.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6-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4章 氮掺杂碳/氧化亚钴海胆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Co(CO_3)_(0.5)(OH) 0.11H_2O/PANI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2 CoO/Co/NCm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4.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45-50页 |
4.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0-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硫掺杂碳/氧化亚钴纳米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6-64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5.2.1 前驱体的制备 | 第56页 |
5.2.2 Co(CO_3)_(0.5)(OH) 0.11H_2O/ PTh(p-PTh)中间体的制备 | 第56-57页 |
5.2.3 CoO@SC Nr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5.3.1 材料的物理结构表征 | 第57-60页 |
5.3.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60-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0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80页 |
二、其他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