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引出及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2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与新股发行制度的演进 | 第13-22页 |
2.1 证券与证券市场 | 第13-14页 |
2.1.1 证券 | 第13页 |
2.1.2 证券市场 | 第13-14页 |
2.2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 第14-15页 |
2.3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的演进 | 第15-19页 |
2.3.1 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的组织体系 | 第15-16页 |
2.3.2 新股发行制度的演进 | 第16-19页 |
2.4 研究样本选择的重要性 | 第19-22页 |
3 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短期价格行为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 第22-42页 |
3.1 研究方法说明 | 第22-28页 |
3.1.1 外部因素的选择 | 第22-25页 |
3.1.2 内部因素的选择 | 第25-27页 |
3.1.3 数学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 新股发行价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3.2.1 模型回归过程 | 第28-32页 |
3.2.2 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3 新股初始收益率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33-42页 |
3.3.1 模型回归过程 | 第34-38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 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短期价格行为成因分析 | 第42-59页 |
4.1 寻租理论与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寻租表现 | 第42-45页 |
4.1.1 租金与寻租行为的产生 | 第42-43页 |
4.1.2 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寻租表现 | 第43-45页 |
4.2 有效市场假设与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48页 |
4.2.1 有效市场假设 | 第45-46页 |
4.2.2 信息披露制度 | 第46页 |
4.2.3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和信息披露现状 | 第46-48页 |
4.3 市场供求关系与投机行为 | 第48-51页 |
4.3.1 一级市场供求关系 | 第48-49页 |
4.3.2 二级市场供求关系 | 第49-50页 |
4.3.3 投机行为 | 第50页 |
4.3.4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非理性泡沫的主要来源 | 第50-51页 |
4.4 信息不对称与证券市场各主体行为的选择 | 第51-59页 |
4.4.1 股票市场寻租成因分析 | 第51-52页 |
4.4.2 信息不对称与发行人行为选择 | 第52-54页 |
4.4.3 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动态博弈下的利润操纵 | 第54-55页 |
4.4.4 信息不对称与证券发行市场效率 | 第55-57页 |
4.4.5 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投机行为 | 第57-59页 |
5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短期价格的研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启示 | 第59-71页 |
5.1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建设 | 第59-63页 |
5.1.1 对“市值配售”的评价 | 第59-60页 |
5.1.2 全流通实现过程中新股发行价制定的原则 | 第60-62页 |
5.1.3 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条件 | 第62-63页 |
5.2 平衡过度投机行为和有效改善供求关系的市场化措施 | 第63-65页 |
5.2.1 卖空机制的建立 | 第63页 |
5.2.2 建设多层次证券市场 | 第63-64页 |
5.2.3 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思考 | 第64-65页 |
5.3 规范和提高各市场主体行为能力的措施 | 第65-71页 |
5.3.1 规范和提高政府行为能力的措施 | 第65-67页 |
5.3.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67-69页 |
5.3.3 证券商行为能力的规范和提高 | 第69-70页 |
5.3.4 个人投资者素质的提高 | 第70-71页 |
6 结论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