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地层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近海潮汐沉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研究现状 | 第13页 |
·课题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2页 |
·区域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8页 |
·地层特征 | 第18-22页 |
·须家河组 | 第18-20页 |
·珍珠冲段 | 第20-22页 |
第3章 古生物标志 | 第22-29页 |
·须六段古生物 | 第22-24页 |
·珍珠冲段的古生物 | 第24-25页 |
·须家河组古生物组合 | 第25-26页 |
·植物 | 第25-26页 |
·孢粉 | 第26页 |
·瓣腮类 | 第26页 |
·珍珠冲段的古生物特征 | 第26-29页 |
·植物 | 第26-28页 |
·孢粉 | 第28页 |
·其他 | 第28-29页 |
第4章 岩性地层划分标志 | 第29-41页 |
·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露头描述 | 第29-36页 |
·广安桂兴剖面 | 第29-30页 |
·渠县三汇剖面 | 第30-31页 |
·达县铁山剖面 | 第31-36页 |
·取芯井岩芯描述与研究 | 第36-41页 |
·S52 井取芯段 | 第36-38页 |
·K11 井取芯段 | 第38页 |
·G101 井取芯段 | 第38-41页 |
第5章 地球物理标志 | 第41-46页 |
·地震反射与地层划分 | 第41-43页 |
·珍珠冲段底界面的反射特征 | 第41-43页 |
·地震相反射特征 | 第43页 |
·地球物理测井标志 | 第43-46页 |
·典型录井剖面 | 第44-45页 |
·测井曲线形态分类 | 第45-46页 |
第6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46-77页 |
·川中地区珍珠冲段底界问题研究的沿革 | 第46-49页 |
·利用层序地层模式确定侏罗系底界 | 第49-53页 |
·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49-51页 |
·须家河组与珍珠冲段界线的确定 | 第51-53页 |
·川中地区连井剖面上的界线与地层对比 | 第53-58页 |
·川中地区东部连井剖面分析 | 第53页 |
·川中地区中部连井剖面分析 | 第53-54页 |
·川中地区西部连井剖面分析 | 第54-58页 |
·须六段与珍珠冲段地层对比与界面预测 | 第58-63页 |
·珍珠冲段底部砾岩的意义 | 第58-59页 |
·部分典型井分析 | 第59-61页 |
·川中北部地区下侏罗统底界及珍珠冲段厚度变化 | 第61-63页 |
·沉积相初步分析 | 第63-69页 |
·川中东北部地区须六晚期沉积环境 | 第63-65页 |
·川中东北部地区珍珠冲段沉积环境 | 第65-69页 |
·岩屑录井上的珍珠冲段底界 | 第69-73页 |
·须家河组珍珠冲段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小结 | 第73-77页 |
·古生物 | 第73页 |
·岩性特征 | 第73-74页 |
·沉积相 | 第74页 |
·地震反射终端特征 | 第74页 |
·测井响应形态特征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