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沉积学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本区勘探现状及问题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完成的工作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6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8-19页 |
·富县延长组地层特征 | 第19-24页 |
·延长组标志层特征 | 第19-21页 |
·研究区延长组各油层组特征 | 第21-24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4-26页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第26-70页 |
·沉积相划分标志及特征 | 第26-34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6-30页 |
·古生物标志及特征 | 第30页 |
·测井相标志及特征 | 第30-34页 |
·物源分析 | 第34-45页 |
·富县区块及周缘古流向分析 | 第35-37页 |
·砂岩类型及骨架矿物分析 | 第37-45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45-57页 |
·河流相 | 第45页 |
·湖泊相 | 第45-48页 |
·三角洲相 | 第48-54页 |
·湖泊浊积扇相 | 第54-57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57-70页 |
·中富43 井 | 第57-60页 |
·中富30 井 | 第60-63页 |
·中富24 井 | 第63-67页 |
·中富20 井 | 第67-70页 |
第4章 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 | 第70-93页 |
·编图原则 | 第70页 |
·剖面相分析 | 第70-76页 |
·南西-北东向连井剖面相分析 | 第70-73页 |
·南北向连井剖面相分析 | 第73-76页 |
·延长组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 | 第76-90页 |
·长8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76-78页 |
·长7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78-79页 |
·长6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79-82页 |
·长4+5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82-83页 |
·长3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83-87页 |
·长2 段沉积相(微)及砂体展布 | 第87-90页 |
·沉积模式 | 第90-93页 |
·三角洲沉积模式 | 第90-92页 |
·湖泊浊积扇沉积模式 | 第92-93页 |
第5章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3-98页 |
·长8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3-95页 |
·长82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3-94页 |
·长81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4-95页 |
·长7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5-96页 |
·长62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6页 |
·长32 有利相带及区块预测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