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投资论文

锻造坚固的资金链--中国融资模式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导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研究创新之处第10-11页
    1.3 概念范畴界定第11-12页
    1.4 研究框架第12-13页
2 融资基础理论第13-26页
    2.1 微观层面:资本结构理论第13-22页
        2.1.1 基本概念第13-14页
        2.1.2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第14-17页
        2.1.3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第17-20页
        2.1.4 新资本结构理论第20-22页
        2.1.5 资本结构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22页
    2.2 宏观层面: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第22-26页
        2.2.1 金融抑制论第23-24页
        2.2.2 金融深化论第24页
        2.2.3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对中国融资模式发展的影响第24-26页
3 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借鉴第26-37页
    3.1 直接融资模式第26-28页
        3.1.1 美国第26-28页
    3.2 间接融资模式第28-35页
        3.2.1 日本神话第29-30页
        3.2.2 东亚奇迹第30-31页
        3.2.3 日本神话和东亚奇迹的破灭第31-35页
    3.3 融资模式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对中国的启迪第35-37页
        3.3.1 融资模式发展的国际趋势第35页
        3.3.2 对中国的启迪第35-37页
4 中国融资模式的发展第37-92页
    4.1 中国融资模式的演进历程第37-40页
        4.1.1 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第37-38页
        4.1.2 转轨经济体制下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第38-39页
        4.1.3 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第39-40页
    4.2 中国融资模式内在要素系统分析第40-89页
        4.2.1 银行第40-52页
        4.2.2 证券市场第52-68页
        4.2.3 我国银行与证券市场的互动关系第68-70页
        4.2.4 企业第70-81页
        4.2.5 企业与银行、证券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第81-85页
        4.2.6 政府第85-88页
        4.2.7 融资模式的发展路径第88-89页
    4.3 中国融资模式外在要素系统分析第89-92页
        4.3.1 产业结构的转换空间第89-90页
        4.3.2 区域构成的平衡空间第90页
        4.3.3 进一步开放的国际空间第90-91页
        4.3.4 制度创新的空间第91-92页
5 结论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研究--以重庆黔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