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情感设计与手机媒体交互范围的界定 | 第19-24页 |
第一节 人的生理情绪与社会情感 | 第19页 |
第二节 针对情感的设计 | 第19页 |
第三节 手机与媒体 | 第19-20页 |
第四节 交互与交互方式设计 | 第20-21页 |
第五节 手机媒体信息传递中的问题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愉悦心理的手机媒体交互方式 | 第24-31页 |
第一节 手机媒体传递信息的内容 | 第24-28页 |
一、人与人沟通的情感表达 | 第24-25页 |
二、手机媒体广告的发布与用户接收的情感表达 | 第25-26页 |
三、手机媒体信息交互方式的情感表达 | 第26-27页 |
四、手机媒体中应用软件的情感表达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手机媒体传递信息的交互方式 | 第28-30页 |
一、接收与触控交互方式的情感表达 | 第28页 |
二、接受与反馈交互方式的情感表达 | 第28-29页 |
三、提醒与屏蔽的情感表达 | 第29-30页 |
四、交互方式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手机媒体交互中的情感因素 | 第31-37页 |
第一节 情感对手机媒体交互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一、主观情感对手机媒体交互的影响 | 第31页 |
二、客观因素对手机媒体交互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情感设计在手机媒体交互中的体现 | 第33-35页 |
一、手机较之于电脑的情感因素 | 第33页 |
二、以微信中的情感因素为例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情感设计在手机媒体交互中的价值 | 第35-36页 |
一、社会交往的价值 | 第35-36页 |
二、消遣与娱乐的价值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愉悦性在手机媒体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 第37-56页 |
第一节 情感设计在手机媒体交互中需要实现的目的 | 第37-40页 |
一、实现“心理的期待” | 第37-38页 |
二、实现“需求的共鸣” | 第38-39页 |
三、实现“情感的迸发”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手机媒体交互中不同用户的情感需求 | 第40-47页 |
一、用户的分析与角色标签的赋予 | 第40-45页 |
二、清除角色的认知与情感障碍 | 第45-46页 |
三、切合角色的情感需求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手机媒体交互中实现愉悦感的方法 | 第47-55页 |
一、世界主流手机品牌的优势与不足——以接听与拨打电话交互为例 | 第47-48页 |
二、心理的满足 | 第48-49页 |
三、视觉的呈现 | 第49-51页 |
四、听觉的调动 | 第51-53页 |
五、触控的体验 | 第53-54页 |
六、动画的引导 | 第54-55页 |
七、未来的展望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实践作品 | 第56-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注释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