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2页
        1.2.1 现实意义第9-12页
        1.2.2 理论意义第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理论概述第14-25页
    2.1 乡村文化载体内涵第14-19页
        2.1.1 乡村第14-15页
        2.1.2 文化与乡村文化第15-16页
        2.1.3 乡村文化载体第16-19页
    2.2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原则第19-22页
        2.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第19-20页
        2.2.2 以人为本原则第20-21页
        2.2.3 因地制宜原则第21页
        2.2.4 点面结合原则第21-22页
    2.3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实施者第22-23页
        2.3.1 政府第22-23页
        2.3.2 村民第23页
        2.3.3 文化市场经营者第23页
    2.4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第23-25页
        2.4.1 乡村文化载体是乡村文化存在的基础第23-24页
        2.4.2 乡村文化载体是联结乡村文化与农民的桥梁第24页
        2.4.3 乡村文化载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24-25页
3.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现状的调查第25-33页
    3.1 调查概述第25页
    3.2 乡村文化载体现状第25-29页
        3.2.1 人及其活动载体第26-27页
        3.2.2 组织设施载体第27页
        3.2.3 器物与硬技术载体第27-28页
        3.2.4 语言和文字载体第28-29页
    3.3 调查结论第29-33页
        3.3.1 村民对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认识不足第29-30页
        3.3.2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失衡、利用率低第30-31页
        3.3.3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人才队伍匮乏第31-32页
        3.3.4 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缺乏地域乡土特色第32-33页
4.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问题探因第33-35页
    4.1 村民对文化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第33页
    4.2 乡村经济发展缓慢第33页
    4.3 乡村人口年龄结构与知识构成不合理第33-34页
    4.4 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缺乏第34-35页
    4.5 城市“拿来主义”文化的影响第35页
5.促进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第35-49页
    5.1 加大载体建设宣传,提高村民乡村文化建设认识第36-39页
        5.1.1 利用现代传媒,实现“多对多”交流第37-38页
        5.1.2 灵活运用学习班,实现“一对多”宣传第38-39页
    5.2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乡村文化载体建设投入第39-40页
    5.3 突出载体建设重点,综合发展乡村文化载体第40-43页
    5.4 建设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形成文化人才建设机制第43-45页
        5.4.1 利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挖掘本地人才资源第44-45页
        5.4.2 实施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第45页
    5.5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效益第45-49页
        5.5.1 推动安徽乡村演艺产业化发展第46-47页
        5.5.2 建立传统民间工艺产业第47页
        5.5.3 突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第47-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 安徽乡村文化载体建设调查问卷第53-56页
致谢第56-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价值激励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