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1.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2.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3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恢复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3.1 不同退化程度地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2 退化恢复后地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土壤跳虫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5 研究目标及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30-32页 |
1.5.1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30-3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1页 |
1.5.3 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2-38页 |
2.1 气候条件 | 第35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2.3 水文 | 第35页 |
2.4 土壤 | 第35-36页 |
2.5 植被 | 第36-38页 |
第3章 不同类型草地和农田土壤跳虫的扩散恢复潜力 | 第38-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1 样地选择 | 第39-40页 |
3.1.2 实验处理 | 第40-41页 |
3.1.3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41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3.2.1 扩散速率 | 第42-44页 |
3.2.2 扩散后土壤跳虫物种丰富度 | 第44-46页 |
3.2.3 扩散后的物种组合 | 第46-47页 |
3.3 讨论 | 第47-49页 |
3.3.1 跳虫的扩散速率 | 第47-48页 |
3.3.2 扩散后土壤跳虫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 | 第48页 |
3.3.3 不同类型草地和农田土壤跳虫多样性恢复潜力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不同类型草地和农田土壤跳虫的休眠卵库恢复潜力 | 第50-5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4.1.1 样地选择 | 第51页 |
4.1.2 实验处理 | 第51-52页 |
4.1.3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52页 |
4.1.4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4.2.1 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52-55页 |
4.2.2 各类型样地卵库赋存情况 | 第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土壤物理干扰对不同类型草地和农田土壤跳虫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 第56-6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5.1.1 样地选择 | 第57页 |
5.1.2 实验处理 | 第57-59页 |
5.1.3 样品采集与鉴定 | 第59页 |
5.1.4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5.2.1 土壤跳虫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 | 第59-62页 |
5.2.2 土壤跳虫物种多样性特征 | 第62-64页 |
5.3 讨论 | 第64页 |
5.4 小结 | 第64-68页 |
第6章 退化草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地管理对策研究 | 第68-76页 |
6.1 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6.1.1 退牧还草、退田还草 | 第72页 |
6.1.2 围栏封育 | 第72-73页 |
6.1.3 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地改良 | 第73页 |
6.2 土地管理对策 | 第73-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