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章节结构 | 第15-17页 |
2 车载自组织网络基础 | 第17-27页 |
2.1 车载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 | 第17-22页 |
2.1.1 车载自组织网络架构及特点 | 第17-18页 |
2.1.2 车载自组织网络技术标准 | 第18-22页 |
2.2 车载自组织网络的车辆移动模型 | 第22-24页 |
2.2.1 车辆移动模型分类 | 第22-23页 |
2.2.2 车辆移动模型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3 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周期性安全消息 | 第24-26页 |
2.3.1 周期性安全消息概述 | 第24-25页 |
2.3.2 周期性安全消息的拥塞控制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3 基于车间作用力的车辆移动模型 | 第27-40页 |
3.1 车间作用力的定义及分析 | 第27-30页 |
3.1.1 车间作用力的定义 | 第27-28页 |
3.1.2 车间作用力的分析 | 第28-30页 |
3.2 基于车间作用力移动模型的实现 | 第30-32页 |
3.2.1 单车道车辆移动模型的实现过程 | 第30-31页 |
3.2.2 车道(换道)车辆移动模型的实现过程 | 第31-32页 |
3.3 车辆移动模型的仿真验证及性能分析 | 第32-39页 |
3.3.1 车辆运动状态的分析 | 第33-35页 |
3.3.2 车辆移动模型的车间距分布 | 第35-36页 |
3.3.3 车辆移动模型的换道情形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周期性安全消息生成速率-传输功率联合自适应控制 | 第40-64页 |
4.1 生成速率和传输功率自适应控制原理 | 第40-46页 |
4.1.1 信道负载评价指标 | 第40-41页 |
4.1.2 消息生成速率自适应控制的原理 | 第41-44页 |
4.1.3 消息传输功率自适应控制的原理 | 第44-46页 |
4.2 联合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及理论分析 | 第46-53页 |
4.2.1 联合自适应控制的实现过程 | 第46-48页 |
4.2.2 联合自适应控制的理论分析 | 第48-53页 |
4.3 联合自适应控制的仿真性能分析 | 第53-62页 |
4.3.1 仿真环境的设置 | 第53-54页 |
4.3.2 联合控制的性能分析 | 第54-58页 |
4.3.3 直线公路场景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4.3.4 十字路口场景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62-64页 |
5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