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纵向载荷谱特性研究及应用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2.2 铁路货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纵向载荷测试与载荷谱 | 第20-34页 |
2.1 测试技术 | 第20-22页 |
2.1.1 测力车钩 | 第20-21页 |
2.1.2 测力车钩标定 | 第21-22页 |
2.2 实测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2.2.1 平滑处理 | 第22-23页 |
2.2.2 滤波处理 | 第23页 |
2.2.3 小波处理 | 第23-24页 |
2.3 典型工况下车钩力曲线 | 第24-28页 |
2.3.1 列车启动工况 | 第24-25页 |
2.3.2 列车制动工况 | 第25-26页 |
2.3.3 列车运行工况 | 第26-27页 |
2.3.4 列车坡道循环制动工况 | 第27-28页 |
2.4 车钩纵向载荷谱编制 | 第28-33页 |
2.4.1 雨流计数法 | 第29-30页 |
2.4.2 一维谱编制 | 第30-31页 |
2.4.3 二维谱编制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铁路货车纵向载荷谱特性试验研究 | 第34-56页 |
3.1 试验数据 | 第34-42页 |
3.1.1 通用线路C70货车车钩载荷谱测试 | 第34-36页 |
3.1.2 大秦线C80_B货车车钩载荷谱测试 | 第36-38页 |
3.1.3 AAR90.7t漏斗车车钩载荷谱测试 | 第38-39页 |
3.1.4 FMG矿石车车钩载荷谱测试 | 第39-41页 |
3.1.5 不同货车载荷谱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2 铁路货车纵向载荷统计推断研究 | 第42-47页 |
3.2.1 威布尔分布 | 第42-43页 |
3.2.2 载荷谱分布估计及检验 | 第43-45页 |
3.2.3 最大纵向载荷统计推断 | 第45-47页 |
3.3 基于疲劳损伤不同载荷谱特性分析 | 第47-53页 |
3.3.1 C80车体结构分析 | 第47-48页 |
3.3.2 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3.3 车体纵向载荷计算 | 第49-51页 |
3.3.4 车体关注点等效应力幅值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4 铁路货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建模 | 第56-72页 |
4.1 基本假设 | 第56-57页 |
4.2 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基本模型 | 第57-59页 |
4.2.1 纵向动力学计算模型 | 第57页 |
4.2.2 列车纵向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57-59页 |
4.3 列车纵向动力学作用力 | 第59-66页 |
4.3.1 机车牵引力 | 第59-61页 |
4.3.2 列车运行阻力 | 第61-62页 |
4.3.3 空气制动力 | 第62-64页 |
4.3.4 车钩力 | 第64-66页 |
4.4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66-70页 |
4.4.1 紧急制动工况的验证 | 第67-68页 |
4.4.2 常用制动工况的验证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 铁路货车纵向载荷谱特性仿真研究 | 第72-92页 |
5.1 铁路货车纵向载荷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7页 |
5.1.1 单车轴重对车钩纵向载荷的影响 | 第72-74页 |
5.1.2 牵引吨位对车钩纵向载荷的影响 | 第74-75页 |
5.1.3 编组方式对车钩纵向载荷的影响 | 第75-77页 |
5.2 铁路货车纵向疲劳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90页 |
5.2.1 车体动应力计算方法 | 第77-78页 |
5.2.2 车体动态载荷的获取 | 第78-79页 |
5.2.3 纵向载荷作用下车体动应力分析 | 第79-84页 |
5.2.4 车体纵向疲劳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A | 第96-102页 |
附录B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