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WSN研究及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WSN的路由协议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WSN的路由协议 | 第14-23页 |
2.1 WSN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2.1.1 WSN概念 | 第14页 |
2.1.2 WSN的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2.1.3 WSN的节点结构 | 第15页 |
2.2 WSN通信协议 | 第15-17页 |
2.3 WSN的路由协议 | 第17-19页 |
2.3.1 WSN路由协议的特性 | 第17页 |
2.3.2 WSN路由协议基本分类 | 第17-18页 |
2.3.3 WSN路由协议特点的比较 | 第18-19页 |
2.4 LEACH协议的网络结构和工作流程 | 第19-21页 |
2.5 LEACH协议的优缺点分析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WSN能量消耗均衡的方法研究 | 第23-34页 |
3.1 WSN的能量消耗分析 | 第23-26页 |
3.1.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 第24页 |
3.1.2 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 第24-26页 |
3.2 网络生命期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 第26页 |
3.3 WSN中能量消耗均衡的方法 | 第26-33页 |
3.3.1 在网络中引入移动节点 | 第26-28页 |
3.3.2 分级簇头的方法 | 第28-29页 |
3.3.3 多跳数据传输 | 第29-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LEACH协议改进方案的设计 | 第34-51页 |
4.1 LEACH协议改进方案的总体思路 | 第34-35页 |
4.2 网络模型定义 | 第35-36页 |
4.3 实验性能指标 | 第36-37页 |
4.4 LEACH协议改进方案具体实现方法 | 第37-43页 |
4.4.1 双层次簇头选举阈值 | 第37-38页 |
4.4.2 基于网络能耗最小的簇头最优个数求解方法 | 第38-39页 |
4.4.3 最优跳数和最短有效转发距离 | 第39-40页 |
4.4.4 簇头选举阶段的具体过程 | 第40-43页 |
4.5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3-44页 |
4.6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4-50页 |
4.6.1 DL-LEACH协议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4.6.2 DL-LEACH协议与现有改进方法对比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