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语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论文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21页 |
第2章 VANET中MAC协议分析 | 第21-35页 |
2.1 VANET理论模型和体系架构 | 第21-23页 |
2.2 MAC协议的特点 | 第23-25页 |
2.3 MAC协议的IEEE标准 | 第25-27页 |
2.4 随机接入的MAC协议 | 第27-29页 |
2.5 控制接入的MAC协议 | 第29-31页 |
2.6 IEEE 802.11协议的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VANET中周期性广播建模与动态竞争窗口机制分析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IEEE 802.11p MAC协议中的广播 | 第35-36页 |
3.3 周期性广播的分析模型 | 第36-41页 |
3.3.1 系统假设 | 第36-37页 |
3.3.2 Markov模型 | 第37-38页 |
3.3.3 碰撞概率 | 第38-39页 |
3.3.4 平均逗留时间 | 第39-41页 |
3.4 周期性广播的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3.5 DCW机制及其性能分析 | 第44-51页 |
3.5.1 DCW机制 | 第44-47页 |
3.5.2 DCW机制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VANET中控制信道广播性能分析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IEEE 802.11p中的优先级接入 | 第53-56页 |
4.3 控制信道中广播消息的建模 | 第56-59页 |
4.3.1 系统假设 | 第56-57页 |
4.3.2 碰撞概率 | 第57页 |
4.3.3 平均包时延 | 第57-59页 |
4.4 控制信道中广播消息的性能分析 | 第59-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MAC层时延要求的自适应分簇算法 | 第65-81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系统模型与算法框架 | 第66-68页 |
5.2.1 系统模型 | 第66-67页 |
5.2.2 算法框架 | 第67-68页 |
5.3 簇头选举算法 | 第68-71页 |
5.4 簇维护算法 | 第71-74页 |
5.4.1 簇成员加入与离开 | 第72-73页 |
5.4.2 簇分裂 | 第73-74页 |
5.4.3 簇融合 | 第74页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5.5.1 仿真场景 | 第76页 |
5.5.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76-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VANET中基于分簇的时分多址接入方法 | 第81-93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基于位置信息的分段时隙分配 | 第81-86页 |
6.2.1 相邻簇中节点的消息碰撞 | 第81-84页 |
6.2.2 基于位置信息的分段时隙分配方法 | 第84-86页 |
6.3 紧急消息的接入 | 第86-88页 |
6.3.1 没有预留机制的TDMA时延分析 | 第86-87页 |
6.3.2 具有预留机制的TDMA | 第87-88页 |
6.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6.4.1 仿真场景 | 第88页 |
6.4.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88-9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7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7.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07-108页 |
发表论文 | 第107-108页 |
授权发明专利 | 第108页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