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高速铁路论文

高速铁路接口管理及四电技术的应用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0页
2 研究的环境背景第10-13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0-11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1-12页
    2.3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方法第12页
    2.4 本章小结第12-13页
3 高速铁路的接口管理的设计第13-21页
    3.1 接口系统的总体技术结构设计第13页
    3.2 接口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第13-14页
    3.3 接口系统分析第14-18页
        3.3.1 主成分分析理论第15-17页
        3.3.2 通过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高铁系统接口分析模块第17-18页
    3.4 高铁工程系统接口评估实例第18-20页
        3.4.1 接口分析数据的获取第19-20页
        3.4.2 接口主成分分析第20页
    3.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4 电力贯通线调压的设计第21-37页
    4.1 贯通线电压调节的基本分析第21-22页
    4.2 贯通线通过调压器调压第22-25页
        4.2.1 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第22-24页
        4.2.2 有载调压器调压第24-25页
    4.3 通过无功补偿调压第25-32页
        4.3.1 无功平衡和电压的关系第25-27页
        4.3.2 无功补偿装置第27-32页
    4.4 补偿度的确定第32-33页
    4.5 补偿位置的选择第33-34页
        4.5.1 补偿位置对电压的影响第33-34页
        4.5.2 补偿方式的选择第34页
    4.6 电压调节的控制第34-36页
    4.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5 GSM-R无线通信的应用分析第37-46页
    5.1 GSM-R的系统结构第37页
    5.2 移动汇接网规划方案第37-38页
    5.3 本地网设计方案第38-40页
        5.3.1 移动交换中心MSC的设置原则第38-39页
        5.3.2 GSM-R本地网的网络结构第39-40页
    5.4 信令与接口第40页
    5.5 高速移动对重叠区的干扰影响第40-42页
    5.6 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信道特性仿真第42-45页
        5.6.1 无线信道建模第42-43页
        5.6.2 信道参数仿真与分析第43-45页
    5.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6 信号仿真设备电路设计第46-55页
    6.1 一体化信号机控制模块设计第46-47页
    6.2 道岔控制电路仿真模块设计第47-50页
        6.2.1 电磁道岔原理及驱动电路第47-49页
        6.2.2 道岔定反位检测原理及检测电路第49-50页
    6.3 轨道电路仿真设计第50-53页
        6.3.1 轨道电路原理分析第50-51页
        6.3.2 仿真轨道电路设计第51-53页
    6.4 模拟机车仿真设计第53-54页
    6.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7 电气化接触网检测系统硬件设计第55-69页
    7.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概述第56-58页
    7.2 单片机通用的通信方式第58-59页
    7.3 信号调理采集电路的设计第59-64页
        7.3.1 高压环境模拟量检测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第59-61页
        7.3.2 高压环境数字量检测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第61-63页
        7.3.3 低压环境检测信号调理模块的设计第63-64页
    7.4 前置通信单元的硬件设计第64-65页
    7.5 主机系统的硬件设计第65-67页
    7.6 观察窗设计显示单元的硬件设计第67-68页
    7.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机车网络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单元设计
下一篇:数字化矿山建模方法的研究与采矿过程数值模拟